山东心梦想
公众号ID:sdxmx2020
关注
心梦想您的私人订制心理专家
主持人志玢:亲爱的会员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志玢,今晚的微课小主持。
很高兴今晚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和了解深度成长动力性团体。接下来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们了解自我的行为模式和提升人际关系的技能。今晚的主讲老师是王秀玲老师。秀玲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是心梦想资深的团体带领导师,是欧文.亚隆团体心理治疗师,具体介绍放在下面。
接下来我们把时间交给秀玲老师,大家欢迎。
王秀玲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证书编号0715000008200283)
国家人社部 心理咨询督导师
欧文·亚隆团体心理咨询团体治疗师
执业医师、国际催眠师
企业EAP认证培训师讲师
心理咨询师认证培训导师
高中学校心理辅导老师
山东省心协首届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秀玲老师:很高兴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分享关于团体的一些知识、体验,或者是我们大家关心的问题。
说到团体,那就不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我需要和你一起来体验这个过程。虽然今天我没有和你亲身坐在一起,但我会感觉到我和你在线下、线上,我们是一起的。那么作为一体的,我就很渴望得到你的回应,我们在后半段的时间里面,会讨论一些关于你对团体的疑惑,感兴趣的东西,或者你在团体当中体验到的、让你感觉到的,都可以提出来。
团体是我在学习心理学里面用了最多的精力所关注的,也是我也很擅长做的一项工作。我体会了很多的团体,也在团体的过程里面和很多朋友有了很多内心深处的相遇。在这个相遇的过程里面,我体会到了我们每一个人表面行为模式背后的不同,我能聆听到内心最深处的声音,也能感受到我们每一个表面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渴望表达的东西。所以今天我也和你一起走进这样一个场,体会这样一个过程。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不确定能带给你多少。我只是想把一个团体是什么样子的,让你大略大致的了解一些。
团体有很多的形式,包括结构的,无结构的。一般情况下会有一个带领或者是协同带领,我经常做的,擅长、更致力于做的团体是无结构的团体。当然从时间上、形式上也有很多分类。比如在时间上,有长程团体、短程焦点团体、密集型团体。长程团体一般是超过二十次以上,十二到二十四次之间算是中短程,密集型就是连续在几天的时间里面,经历几场甚至十几场的团体。关于形式郭奶奶相声网,有线上的、线下的。现在通讯很发达,除了地面团体,也发展了很多的网络团体。我现实当中既做地面的团体也做网络的团体。我会在很多的过程里面体会到大家的情感,以及在这个过程里面我自己感觉的不同。
那我今天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一个小时的时间,的确把整个团体的很多概念带给你,对我来说有点困难,我会跟随着大家一起体会。今天晚上在这一个小时的过程里,就像我在现实团体当中也是这样的感觉,我会跟随团体。在下半段的时间里面,我渴望得到你的回应,希望从你这里我知道我更多的和你一起感受什么。
安全、承载
我首先和大家一起分享几个词。第一个是“安全”。作为无结构的团体,一般是有人员限制的,相对来说是封闭、私密、安全的,这就有利于让我们在比较安全的环境之内,能够更多的敞开,在彼此的信任当中,感受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东西。还有几个词,那就是“包纳”、“还原”和“承载”。所谓团体的包纳,就是在整个团体的场域里面,不管每一位组员在那个当下呈现了什么样的状态,这个团体是可包纳的。当然包纳的程度,和团体带领的承载能力是有关系的。比如在这里面有一些冲突、触及啊,他能够承载多少,他的深浅度是多少。
我相信在一个团体里面,如果我和团体的组员,同时在逃开什么,躲避着什么的话,那么很多更重要的议题,内心最深层的东西,我们没有办法触及,那么就没有办法去感受,去体会。恰恰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会让一个团体跟随着整个团体组员的渴望和希望一起往前走。
我经常会说大家是在一条船上。我们彼此一旦确立了,向着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去前进的时候,我们会有彼此的陪伴、彼此的影响、彼此的冲撞、彼此的触碰。了解团体或者体验过团体的朋友都知道在团体里面,如果没有冲突,非常平静,那就只会让我们感觉到一些很浅显的东西,没有很深的触及;假如在一个团体里,有很激烈的冲撞触碰,很深的情感波动,往往就会引发我们对于自己,房艺谈对于他人以及对于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和我的经历有什么关系的一个思考和觉察。
体验和修复
还有就是体验和修复。我们每一个人从自己的经历当中建立了对于自己更有力的保护形式。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这也就是防御机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有一些防御机制,促进了我们的发展,提升了生活质量,甚至促进了能力的提高。可是有一些防御机制会阻碍我们的发展,阻碍在现实当中人际关系的建立,那就需要修复这样的一些体验。
如何修复呢。首先在一个团体里面会得到还原。这是一个安全封闭的环境,有的时候就像小的时候我们回到妈妈的怀抱,甚至回到婴儿的状态,会感觉到这个环境会允许我所有的状态呈现在那里,我不会怕被人指责,我不再担心羞耻,我不再担心被人排斥,我就是一个本来的样子在那里。当有了这样的还原过程的时候,我们之前的那些担心、那些焦虑,甚至对于自己的保护方面阻碍的东西会在这个过程里面有一个内转。
内转
所谓的内转就是当我之前非常恐惧自己什么样,会让自己没有办法接受,或者会让对方没法接受,当我呈现出来的时候,恰恰是被这个环境所容纳了,我的那个恐惧不再有了,我反而感觉到了我自己的存在,感觉到被包纳,感觉到我是非常重要的。当我有了这样一个体验的时候,在现实生活过程里面对于恐惧的、对自己约束的一些行为,一些模式,甚至让自己不敢触摸的东西,可能就有了波动,有了一些悄悄的转变。对这个转变,当然我们会经历一些过程。
我们每一个人所待了很多年、很长时间的模式,都出于最初对于自己的保护。我们在触碰这些模式的时候需要体会那种不适应,那种对于自己来说的陌生,那种让我改变了会如何的想象的恐惧。甚至会有自己对于自己很多东西否定的那种特别的痛苦,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自己带了很多年的模式,当我们想把它改变或者是去除掉的时候,这是有痛苦的。就像我自己喜欢的衣服,有人说别穿了,你穿着它的时候会影响你怎么怎么样了,那么我也会不舒服。
所以我从来不会和一个组员提前说这个团体是一个非常舒服的过程。现实的团体就是我们需要经历一些情感的触动和触及,甚至会体验到一些痛苦、疼痛、对于自己的重新思考。这些当然是我们有了力量,在彼此的陪伴当中,才能更好的去经历这个过程。
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有的时候我们在试探当中,又回到自己那儿了;有的时候我们刚刚打开的时候害怕这个创伤太痛,我们又把自己包上了。于是带着这种有阻碍的防御机制,非常辛苦,难以体会到生命的美妙和生命真谛带给我们的自由和舒畅。
在团体里面会发生很多,有很多新的体验。在团体里面得到一些锻炼和实践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回到现实当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些东西在悄悄的改变。在我的团体里面,我经常会从组员身上看到转变,我看到他从一开始入组,到跟下一期、两期甚至很多期下来,我看到这个人的转变的时候,非常感动。从这无数次的感动当中,也会让我更加有信心,更加喜欢这样一种形式的心理学的工作。有的时候也会被团体触及到我自己,我会非常清楚的或者说让我感触很深的体会到自己在那个当下被什么东西触及了,在那个当下,是这个团体的,还是我自己的东西,在那个当下我为什么流泪了,在那个当下我为什么有时候感觉到无力,在那个当下,我为什么也像其他组员那样,也有焦虑、有担心、有牵挂、有触及。
在这个体会的过程里面,我经常会从自身的体验当中,和这个团体去吻合、去触碰。到底是我自己的,还是团体的;是我们共同的,还是某一个组员的东西。我会等一等、看一看、跟一跟,不会那么快的给出一个结论,不会那么精准的给出一个方法。这也是经常出现的团体组员对一个团体带领失望的地方。我能体会到组员经常对团体带领有一个想象:她是万能的,可以保护我,她可以承载我,她可以和我一起应对很多的问题,甚至我提出问题,她可以给我一个确定的方法。可有的时候真的很有限,我给不到。我能接受组员对我的失落,能接受大家有的时候对于我的失望。因为我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和大家在一起共同感受着生命的有限,共同体验着:带着这种有限,我们可以一起应对现实生存的压力,也可以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力量,也可以让我们知道彼此之间相互陪伴的时候那份支持。
我很喜欢组员里面提出来的各种对于我的感受。当有了这样的一些情形发生的时候,我会确定,我对他来说不再是威胁,我对他来说不仅仅是恐惧,当他可以对我提出异议的时候,我会感觉到他的成长,他的有力。
我在说到团体里面发生了一些事情,经历的那些过程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场景呈现在我的脑海里。对那样的一些过程,我被感动,甚至被组员看到我的感动,我情绪流露的时候,他们心里对于我的接纳,我也非常高兴。因为当他接受了——或许是在他心里的权威,或许是在他心里的父母,或者是在他心里某一个很重要的人,那也不是一个圣人,就是一个普通的人的时候,我们对于现实当中很多的人是否也增加了很多的容纳。
此时此地
说到团体我们不能不说的一个词就是“此时此地”。在一个团体里面我们更注重当下,我们往往不会专门以内容为中心,更多的是关注到团体历程里面发生了什么。当然我们也会以自己所谓的问题呈现我自己的一个状态。作为组员来说,他提出来一个问题,从大家的反馈当中陈金定,能让他自己有很多的思路,可是更能够让我们看到,是在那样一个环境的当下,在什么时候,让他能够把那样一个问题呈现出来。甚至在那个当下的感受,在以前曾经是否有过。
在团体里,我会聚焦于此时此刻。在这个当下,你体会了什么,你发生了什么,你那里感受到了什么。或者我经常会说,我们团体在什么样的情形下,让你想到拿出这样一个问题来在这里讨论。也许这更能够让组员回到他那里,或者让大家能够看到,这个人他的模式是什么,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面容易呈现什么样的状态。这也是我们在团体里面经常做的一种,就是关注此时此地的工作,此时此地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情绪,对于自己的触动、反思、觉察。
团体如何发生疗效?
我还想说的一点就是,团体是怎么发生疗效的。可能经历过、学习过团体的,能感受到这是最基本的内容,确实它是融到团体的历程里面的。
第一就是重复希望。当我非常低落的加入了一个团体,感觉非常糟糕的时候,在团体里面可能会受到鼓励,可能在团体里面收到的真实,会让一个人更有希望,让自己鼓起生活的勇气和增加内在的力量。
第二个是普世。普世就是:不是我一个人有这些困惑,很多人都有和我相同类似的一些困惑。当我了解了这些的时候,我的孤独、担心和焦虑无形当中会有一些减轻。
第三个是传递信息。在信息的传递当中,团体里面会见证到你发出的信息是什么,对方收到了什么。为什么有的朋友他们能够很准确的表达自己,让对方能够接收到他的信息,有的朋友他很艰难的表达出来了,可是对方依然收不到他想表达的,想和我沟通什么。从这里面,一方面是能够觉察自己的模式,另一方面也是学习别人是如何传递的。
还有一个词是“利他”。对于那些没有价值感,经常有一种无力的这样一些组员来说,来到团体的时候,当他的回馈给到对方,那么珍贵,对方那么感谢他的回馈给到自己的时候,他才知道,我也可以以我现在的这个状态——虽然我很糟糕——我也给到别人一些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当一个人很高兴能够“利他”的时候,无形当中他内在的力量也会增长。那么,他在现实当中就会降低焦虑,对于自我价值的提升也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提高社交技巧”。这个是在整个团体的过程里面几乎一直会呈现着的一个疗效,就是我们不得不佩服某些人的表达方式,我们不得不欣赏某个人的模式,他们如何交往,他们如何让周围的人接纳他、喜欢他,可以和他靠近,能够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个过程我们往往不是带着一个确定的提出来的目标的,我们是会在无形当中把这些融合到自己的内心里,和自己的模式融合在一起,取得反思和调整。
说到行为模式,我们开始已经介绍过了,就是通过以上的这个过程,往往我们的行为模式会得到调整。在我的团体里面,我会感受到开始的时候,有的朋友会对这个团体的认识不太明朗,就感觉到我好像在这里收获不大;也有的朋友在这里会感受到安慰——我一来就能收获很多东西,触动很大。而随着团体走的越来越深的时候,不像一开始有那么大的转变,可是我会感觉到从他的模式和更细微的地方,会有更多的圆润和丰富,更多生命的丰盈和改变。
比如一个组员才开始的时候非常的焦虑,经常会提出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里面一边感受到团体并没有给他一个确切的答案,而另一方面,当他提出问题来的时候,有感受到这个团体对他那个情绪的关注,在感受他的感受。他似乎没有得到解决问题的很好的方法,可是这个关注的过程中,在他的那个语言模式、行为模式以及所带出来的回馈里面,他的问题提的越来越少,他能够感受别人,也能够感受自己了。
有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自己一些所谓的不接纳自己的地方——当自己很渴望变得完美完善的时候,会有一些成长当中的焦虑。像一个人说,哎呀,我特别的不温柔,我不会很关切的和别人说话,可是当另外一个组员有情绪的时候,他会很及时的递过去一个纸巾,或者会给一个很温暖的眼神,或者当一个组员来晚了,带着歉意坐在那儿的时候,他会说,别着急,我们也是刚刚开始。而这些,如果不是在这个团体当中进行反馈,他就没有觉察到是他自己在变得越来越有情感,越来越温暖。
这就是在团体里面,彼此就像镜子一样,彼此照见。在被回馈的时候,当我们接受别人对于自己的反馈,与自己的觉察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也会变得稍微的平和,不再那么焦躁老婆有交代。所以让我说组员的变化是从哪一刻开始,确实不能够一一举出来,但我会感觉到佛陀的爱,悄悄的,那种润物细无声的一种改变,就是从每个人身上都显现出来。
凝聚与冲突
我还想分享给大家的一个词就是“凝聚”。关于团体的凝聚,这是团体带领要和大家一起面对的工作任务。如果一个团体的人不能够凝聚,那我们在面对每个人的很多工作的时候,就不可能得到更全面的回馈,就不可能体会到不同的语言、模式外形下面最真实的渴望。并且这个凝聚对于大家来说也是一份相互的鼓励和支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在每一个存在的本质——作为孤独的一个人性的实质——这样一个人的基础上,更需要彼此的靠近和支持。
团体的凝聚,不会因为冲突而变得更糟糕,而往往是因为冲突,因为彼此之间看到了更真实、更真诚、更深层的渴望的时候,往往会靠的更近。作为团体带领来说,会很喜欢团体里面有一些冲突、一些焦虑,有一些彼此之间的张力,如果彼此之间都非常平和、平淡,不太有触动的回应,往往是我们共同在躲避着什么。
在团体里边,有些组员由害怕冲突,变的可以呆在那个冲突里面,能够看那个冲突的发生,甚至经历那个过程,能够敢于去面对冲突,提出自己的异议。冲突当中,我们往往是一种表面的语言表达。当我们能够从表面的语言表达中体会到他真实、想表达的东西,能够聆听到内心深处的那个声音的时候,往往彼此之间会抱得更紧、靠得更近、更凝聚了。
移情和反移情
我还想说一点:团体当中的移情和反移情。经常因为环境的凝聚、安全、包纳,我们会有一些现实当中或者长期积累的情绪在那个团体的当下流露出来。当被某一个组员的语言或者模式所触及,这个情绪能够及时的宣泄出来的时候,这本身也是一个释放。同时我们会感受那个情绪对于我们来说,是自己的一个部分被触及了,还是在感受对方的某个部分,或者是那个当下我认同了在团体中自己的那个弱小的部分,等等。
组员有组员的移情和反移情,我们会在这个团体共同的面对、照见当中去识别。同时作为带领也有自己的移情和反移情。我会很有感触的记得自己在团体里面被哪几个议题所触及,我相信我内心深处也有没有被我触及到的地方会在团体的那个当下被触及。所以每每这样的时候,我会非常感恩那个当下,感激那个团体里面共同营造的那样一个氛围,恰恰是我们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也触碰了我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
比如在我的团体里面,曾经有一个五十多岁的女性。她来到团体的时候是一个非常有建树的指导者。她很理性,很有条理,很清晰也很自立,包括她的姿势就是非常中规中矩的坐在那里,不允许自己随意。每当别人讲出一些事情的时候,她会给到支持,理性的指导或者教育。同时,在这个过程里面其实她对自己很多方面也是一个局限,或者说一些规则规条把自己框住了。我不确定在她身上经历过什么。而当一期十二次的团体经历了将近十次的时候,她突然被一个组员说到的自己小时候的事情所触及。
这个让她想起了她在两岁左右的时候,妈妈因为她上面有个姐姐,又有个弟弟,就要把她送给别人。因为生活很困难,没有办法同时抚养三个孩子。于是就把她送给了一个亲戚。送走以后,妈妈慢慢也很想念自己的女儿。一周以后当妈妈再去看这个女儿的时候,女儿抱住妈妈的腿就不撒开了苏丹的禁宫。妈妈很心疼自己的孩子,就又把孩子领回了自己的家里。
当她说到这一幕的那一刻,我会感觉到我的眼泪悄悄的在往下流,让我一下子明了了。她在团体里面分享过,为什么她那么疼她的弟弟,把弟弟看的比自己还重要,为什么她那么讨好她的妈妈,妈妈的每一句话让她没有办法反驳。甚至到了五十岁的时候,自己穿衣服冷暖都要听妈妈的,妈妈说暖,她不能说凉,妈妈那不允许反抗。当她说出这样一个经历的时候,我才体会到,在她的经历当中,要让自己做得多好,才能取得妈妈收留她的机会。在她的那个环境里面,她得有多努力——要疼她的弟弟,讨好妈妈,得到妈妈的喜欢,不违抗,做一个听话的孩子——才能让她不再被送走。所以那一刻,我能体会到我的母性,对于那个孩子的心疼,体会一个生命是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形成了这些模式,并且携带了很多年。现在对她来说的障碍就是,这些框架让她难以和别人发生很亲近的关系,她隐忍了自己很多的情绪,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心灵自由。
那个当下就有我的移情和反移情。当我很坦诚的表达出来的时候,会看到组员之间,包括对于带领,包括每个组员内心深处的那份被触及。作为带领,经常需要在这个过程里面有投入和抽离的转换。当我抽离出来的时候,我会看自己那一刻怎么了;当我投入的时候,我会体会到组员那里怎么了。我能够看到整个系统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这一幕。所以做为一个带领,会在这个过程里面经常使用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感觉,自己当下的觉察、思考。
关于带领
刚才说到了关于带领。这个过程中,我有幸在艰难的时刻和他们一起经历。同时我自己也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接纳、包纳。我可以等一等,我可以在关注他的时候,继续带着好奇去看一看。我能够体会别人对我的情感反应,给我的愤怒,对我的质疑,对我的又爱又恨的感觉,而恰恰那个时候,我能体会到内心深处的渴望靠近,渴望被看见,渴望来自在他心里很重要的我的肯定,渴望从我身上得到力量。
当我以坦诚回馈——有的时候我真的做不到的时候,我也看到组员情绪的愤怒和失落。在那个失望当中,渐渐地,他接纳了一个人的有限,包括我,包括自己,甚至整合了在他心里又爱又恨、又好又坏的父母和他人。
一个团体呈现的状态是开放的、坦诚的。越是这样的时候,我们彼此能照见的越多。当一个团体能够像容器般的、不再恐惧所有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更多真相,也能体会到生命的实质。每一个加入到团体里的朋友可能都带着一个目标,就是自我的成长、学会应对现实当中很多不确定的生命议题。这些议题有形或者无形的在团体里面呈现,在过程中,我们不确定是哪一次团体,哪个当下改变了什么,更多时候,内在的力量是在悄悄的增长,应对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我的老师朱瑟琳有一句话让我一直记得,那是对我自己作为带领的一个反思,她说对于团体的带领,在这样一个过程里面,督导或者是被督导,除了反思反思,再反思,没有其他。我深深的体会到这句话,也经常带着这份反思回应到我自己那,回应到我的督导那里。我会在我的督导里面呈现出我的渴求、需要帮助,我也会表达我对于督导的一些情感反应。那个当下我也体会我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模式。
刚才我跟随着自己的思路,大脑呈现的团体的场景,出现了这些内容。很散乱,我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我的思路也非常的开阔。我不确定或者是也很想知道大家是否还在,是否你的思路也和我一样,就像我们彼此之间也是一个团体,在这里。我也很想知道当我说到这些的时候,你对于团体是什么样的感受,你体会的团体是什么样子的。你在团体的经历当中,仍然感觉到疑惑的地方是什么。我希望得到你的回应,听到你的声音,我们一起去探索。
互动与反馈
问题一:团体是越敞开收获就越大吗?
以我的经历,在团体当中,往往我们越是能够坦诚敞开的时候,越是能够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我们得到的也越多闺房之乐。而即便是我们知道了越敞开收获越多,恰恰还有一个问题在后面,就是我们有的时候做不到敞开,这也同样带着自己的模式。当你能够敞开的时候,可能也是你收获最大的时候。确实有的时候,我会鼓励组员表达、敞开,让我更了解你多一点,让我能够更和你贴近一点,让我更能够知道,给到你最想从我这里得到的,从组员那里得到的东西。
问题二:团体里谈感受,可不可以拿到生活中多和家人朋友谈感受呢?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当我们在团体里面经常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时候,在现实当中就会很自然的能够说到自己的感受。说出感受本身是没有对错的,它更能连接我们和现实当中家人和朋友的关系。在这里面有一点就是,我们往往在团体里面鼓励说感受、感觉到的是什么,而实际上我们经常会把判断、分析、解释当作感受,这是很大的一个功课。在团体里面我们无数次的被鼓励、被分清、被识别——什么是感受,什么是我觉得在说感受的时候被对方感觉到是在评判。当我说我就是在说感受的时候,对方会感觉到——你在教育我。所以这个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真的能够表达感受的时候,很自然的也会回到你的现实生活当中。
问题三:您带领的这个团体有多少次呢?跟随您的带领结束之后,我们会有深度的觉察疗愈和会发生行为模式的改变吗?
我带领这样的团体十二次一期,到目前为止带领了二十一期。也就是这种形式的团体,无结构的、封闭的关系团体,有二三百次。当然结构的团体,那个可能会更多一些。多数跟随我团体的朋友,当经历了团体以后,他的深度觉察和疗愈、行为模式一定会发生改变。并且越是在这个团体里面呆的时间久的,那个转变更是一种没有觉察的转变。没有觉察,但当有一年或者多长时间的朋友没有见到他,再见到他的时候,这种转变会回馈到他。还有的时候自己在这个过程里已经不再仅是转变了,而那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所以你说的会发生行为模式的改变,一定有,多少都有。
说到改变的时候,我还想多说一点。关于改变,会经历一个过程。在我的团体里面曾经有一位朋友,她来团体的时候是经历着婚变,三十多年她在婚姻里面是处于一种隐忍的状态,对老公甚至对于婆婆都是压抑的不敢说话的一种模式,里面承载了很多的情绪,压抑在自己那。当她来到团体的时候,在这个团体的影响过程里面,她发生的一个转变,是她能说话了,她敢于去面对了。在传统的家庭模式里面会认为她变得不听话了,可是作为一个自我成长的人来说,反而是那里更有了她的自我。最开始是一种有自我的力量,慢慢走下来的时候,是一种整合的力量,不是以那种强烈的、激烈的冲撞和对抗的形式去找到自我,而是一种既能表达自己,又减少彼此之间伤害的一种方式来表现自我,或者是让自己感觉到自我的存在,同时也能得到对方的尊重,不像以前那样对她压制和控制。
问题四:在这个团体中,估计会有很深的触动或者情绪的崩溃,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是不是说明出现了自己需要改变的部分?
当我们被团体里面某一个点触动的很深的时候,往往是我们自己的一个部分。这种情感的某个部分可能在身体里面埋藏了很久,不是这种安全氛围的话,没有办法敞开,当我们看到它的时候,本身就是一种安抚。当我们共同和这个情绪在那里,在那个痛苦的过程里面体会自己,同时被温暖的抱持的时候,这本身是对这个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滋养。不用强迫他改变,可能他在现实当中对自我的保护、对自我的珍视、对自我的重新体验就已经有一些悄悄的改变了。
对于自己的内心深处,我们每个人真的不像自己以为的了解的那样多。我们经历了很多心理学的学习,经常会不自觉的对自己有一个分析。而往往我们不知道自己的那个部分远远超越了我们的分析。当放下分析的时候,能够体会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未知的那一块领域,柔软的地方,渴望被看到的地方,那个荒凉了很久的地方,被关注到的时候,本身就是一个被滋养的过程。所以在团体里面经常是,我不知道我会被这件事情所触及。我不知道我还这么容易对这样的刺激有感触,这也是我们和自己未知的部分相遇的形式。我们有一句话是说团体是在内心深处的相遇,也有说遇见未知的自己。这常常是形容在团体里面认识到自己的一个过程。
主持人志玢:亲爱的朋友们,短短一个小时的公益微课到此就要结束了,我知道大家的感受都是一样的,意犹未尽,希望再多听一会儿,我也了解到大家在这样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知道了什么是团体,团体又是如何运作的。当然,我估计大家现在也很想到团体中去体验成长。
秀玲老师:谢谢志玢的陪伴,也谢谢大家的聆听。
主持人志玢:今天晚上的微课到这儿就结束了,祝大家晚安。
秀玲老师网络团体正在组建中...如果你对团体感兴趣,那就快加入到其中吧!
1、团体性质:限时封闭式深度关系动力性团体。
2、团体人数:8~12人
3、团体进行方式:使用zoom视频会议软件,建议使用电脑。
4、团体费用:组员2800元/人、观察员1400元/人,含24次的团体费用,50分钟入组前访谈费用,zoom平台费用。
详情咨询:15628823056 韩老师
山东心梦想
专业心理咨询师成长实践平台
▲
长按关注
咨询 | 课程 | 成长 | 疗愈
2018立足打造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应用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