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滩宝溪裴家:绿野遗风振凤凰 晓风寒-博雅书院人文视窗

| 石滩宝溪裴家:绿野遗风振凤凰 晓风寒-博雅书院人文视窗

石滩乃丰城市东南乡镇要冲,地属赣抚中部冲积平原。东西各有一条长河,芗水、丰水、富水、秀水、槎水合汇于东北,宛如几绺长发飘散,飞扬在鱼米之乡,构成地域独特风情。而秀水发脉秀市镇鸡笼岗,逶迤婉转流经桥东荼蘼桥、母亲桥(根莲桥),朱坊桥,九曲回环穿过寺背桥,到石滩属地,一路绵绵滋润两岸村落繁衍。桥东有朱坊偎依生息,到石滩桥一带则数宝溪裴家为大村了。



关于裴姓起源,初从秦国赢姓王族分离出来的先秦古姓,渊源有自族大根深,在中国历史舞台属非同寻常角色。春秋未期,秦公子鍼(秦景公弟弟)奔晋,晋平公将他封在山西闻喜县同州之裴中,因邑命氏遂称裴公,从而成为独一无二望族世家:河东(运城古称)裴氏家族。西晋名噪一时,隋唐进入鼎盛时期。若三河之领袖,武库之纵横,西园之灿列,四世之忠武,历朝皆是。宋代史学家欧阳修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首列河东裴氏,可谓将相名人辈出,以致发祥地裴柏村现在命名为“宰相村”,有“天下无二裴”之说。
石滩裴姓乃裴度(765-839)后裔,裴度是唐朝后期政治家,历仕宪、穆、敬、文四朝宰相,身系国家安危时局轻重二十余年,勋业超过萧曹,可与郭汾阳相比。宝溪裴的先祖裴哲在南宋理宗时,由河东闻喜县出发,元至元戊子年(1288)宦游富水考察民情,看见城南石滩桥畔山青水秀,于是筑宅而居。只是几代传下来子孙不甚发达, 又见桥畔沧海桑田渐失昔日之风,于是干脆重新卜地精英情人,沿河上游约三里处选为基址,从石滩桥畔迁来,因为莲花坟畔溪内曾经发现一块宝石,莹色闪闪可爱,村子遂命名为宝石溪。



裴哲生于宋理宗三十七年(1261),辛酉(1321)仕于元,迁丰时一传层峦,再传邵珊,三传时有仁政、敏政、树政三兄弟各生一子:仁政生春山,敏政生富山,树政生冬山。老大迁石滩溪,老二携父母仍居宝溪,老三居圆溪(秀市裴家)。三兄弟习于文学娴于武艺,各自有才强子哥哥,分成三大支,迄今六百多年,开枝散叶生八十多支,所有分居村落处皆以溪命名,如西溪、漳溪、洪溪、长溪等,无溪不成裴,以示追本之念。说来也怪,迁到宝溪之后聚族枝繁叶茂,颇为繁盛精灵大领主,如今村庄六百多户,二千多人口,夜里广场舞亦跳得热闹。
村庄西临秀水,东边社里史家,南为前坊,杨家等。两头窄中间宽呈龙船形,地势弯弯约有一公里长,据老人家讲不管涨多大水都浸不到,选址确为风水宝地。村头上有祖龙庙,传说河中有沙龙,秀水从乌岗到孙家经社里史家再裴家,若在河垱对面洗脚则拔出满腿泥,这边呢最多就是沙子,干干爽爽着鞋归去,水谷雅子算是沙龙护佑了。沿着洲滩,但见黄牛啮草池塘铺萍,依稀可见昔时田园风光。下游桥头有天府庙侠盗密码,两庙门均朝河心,锁住水口不散财。河畔原有三个古码头,还余两个麻石径铺入河,放料撑排打渔,水中生计为渡口。解放前人们多半打渔为生,遇到水枯季节便在渡头悠哉悠哉,吹拉弹唱自得其乐,俨若桃源渔民,河流养育他们也濡染了他们。聚族有三千多亩农田,其中一千多亩田产俱在对岸鸦雀湖,与孙渡村庄毗邻。明代便按各户田亩摊派设渡摆船,划竹排过去忙庄稼活。民国时俱改船,九十年代后有女子划船出事,1987年村人便筹建裴家桥田维维,时至今日长桥横卧添了诗意,农忙时节仍有诸多不便,得远绕卢家桥而去。



步入村中老基旧巷,但见老屋沧桑,石板青苔石级坎坷,人家门楣刻着“柱石光唐”“绿野遗风”。此乃纪念,因为裴度晚年在午桥创别墅名之“绿野堂”,公事之余与白居易、刘禹锡酣饮终日,名士荟萃诗酒琴书自娱。即便风雨飘摇繁华落去,唐代末期也贡献了宰相裴休与裴坦。裴氏家族在魏晋隋唐期间政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后裔多称绿野唐朝宰相家。这固然与历史门阀制度有关,但家风门风功不可没。所以现在宝溪人们依然秉承家风家训,村中三井九塘,东头西头溪水弯弯绕绕九九归一水闸处合流,裴家人今日热了面红了眼,第二日又言笑晏晏和好如初不计隔夜仇。不管河水潺潺流走多少岁月,血脉里他们保持着淳朴与善良秉性。石滩素称侨乡,解放前很多手工业者为了生计漂泊,远赴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宝溪裴家至今论来华侨亦有两三百之众。
河水泱泱不息东流,河畔萋萋一洲芳草,人们总是深情赋予家乡,更有老者不惜风险护住族谱,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笔墨。永乐甲午年(1414)秋月,吏部尚书黄宗载为其作序的十景诗《长江环带》中描绘:“碧水储精几万秋,滔滔绕向面前流。静观活泼潆回处,一道文光射斗牛。”又有《滩上石桥》诗云:“富水分来昼夜流,一龙横卧向滩头。英雄奋志应题柱,驷马高乘愿始酬。”读来情怀可鉴,昭示后人奋发图强。



长河如璧,古色相映,离乱中裴氏对先祖之功念念不忘,忠孝节义承续。明初统一之初,曾有戮力疆场捐躯报国者官拜百户侯,子孙世袭其职继守荆湖之道州,可谓忠烈之家。谱载明宣德四年(1430),宝溪裴大成因祖上武功之德赴道州宁远卫之职,序者殷殷恳切追远托今。至于孝之彰表,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间富商巨贾裴元发,湖南经商满载而归,为其母高氏105岁建立的百岁坊更是口耳相传,当时建在集镇下街口约百二十米之遥,丰石大道右侧高地,花岗石四柱双面结构,雕刻工艺精湛。左右天女散花与麻姑献寿,四柱浮雕八仙祝寿,各种“蝠、鹿”图案象征福禄,顶盖飞檐飘角,整坊庄严宏伟富丽堂皇。村中老人讲来宛如历历在目,可惜六十年代坊顶倒塌,村人将其拆毁,但孝道存心谁能磨灭?
民国期间宝溪裴家有富裕起来的裴宗晋,其人少不同凡儿伍,秉性刚直,至性敦伦饬纪宗族,深得重望,弃儒经商拥厚资,不求问舍求田为子孙,不辞劳怨筑塘堤,重建文昌宫,立启新校,散粥施茶,捐资育婴会。热心公益倡首约众,募资将石滩桥到桥头李家和凉山坝两段长约五公里的泥泞之路,改成麻石铺面的宽阔大道。并且将石滩桥加高一孔以利舟行,桥面两侧加建石栏,改善水陆交通,磊落坦坦种种义举,被人尊称“晋发公”。



宝溪裴氏还有转辗外地落籍他乡,贵州毕节、铜仁,湖南常德等地,其中裴炳耀一支远贾凤凰后占籍于彼,更是谱写了凤凰传奇。其父裴绥斋年少卑微离乡远贾凤凰,用能孤起大张门牅,儿子炳耀字晴初,清光绪癸卯科举人,痛于内政慷慨激昂忧国忧时,历任湖南礼陵、晃县、凤凰县知事,皆有政声。共和新立重新选制,凤凰百姓老老少少皆称其贤,主县纲则政通人和,其余兄弟熟谙商略更是貲雄诸商。县遭水火之灾时,裴炳耀与好友田兴奎起司荒政,老先生率前哺救全活百姓无算,其母至老仍勤织为乐敛丰以约。后世文坛大家着笔凤凰,对其家族仍是浓重笔墨。届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无论是远走异乡还是田园憩息,裴氏家族风范的精髓永远值得弘扬。
日暮天寒,孩童散学场院蹦跳,中间祠前一柱横屹,生命如石,每一支血脉中都蕴藏坚强的力量,挽住一代代风流,濡养一辈辈风骨。
资料来源:《裴氏重修族谱》;感谢裴万祥、裴德亮等先生帮助指导。

【作者简介】晓风寒,本名陈小庆,丰城桥东人,系博雅书院?作家作品群成员,中学高级教师,省级骨干语文教师青书无忌,供职于丰城市孺子学校,目前在丰城市晓春学校交流。丰城市作协会员,丰城市优秀班主任,丰城市支教模范。作品散见《宜春日报》、《丰城君》及《丰城文旅》。
(博雅书院群友原创,转载务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人文科学文史荟萃
诗歌散文小说传奇
寓言故事段子小品
绘画摄影自然风光
风物工艺艺术欣赏
中国学子博雅书院集群人文艺术交流展示平台;
本刊编委会和主要编审人员,由中国高校名校学子学人自由组合而成。
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