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磐安茶纪:柳暗花明又一茶 河山行纪-农业品牌研究院

| 磐安茶纪:柳暗花明又一茶 河山行纪-农业品牌研究院
点击上方“农业品牌研究院”可以订阅哦

导读
磐安,浙江中部的一座小县城道法仙缘。大盘山带环抱四周,雨意濛濛时环顾四野,群山与树云雾缭绕,颇有仙风道骨之气。当地自古流传姜由美,晋代道教真君许逊曾来此研制仙茶,为磐安茶人之祖师。千年来,真君与仙茶俱成传说,漫山的茶田与云雾却依然如昨,中国茶文化之乡的美名始为磐安流传。怀着敬意与好奇,带着对磐安云峰品牌茶的探寻之心,中心的调研团队走进了这座大盘山内的小城。


良田沃土,嘉木天成
自培乡村驱车而上,映入眼帘的是阶梯一般向高处攀爬的茶田。漫山的绿意伴着参差的黄壤匍匐于山峦之间,怀中抱一汪青白玉般明亮的水库。同车的农业局陈站长告诉我们,磐安现茶田的面积已经达到了9.1万亩,由浅及深的绿地中,占满半山的墨绿即是种植最多的龙井。晌午的阳光灼得绿叶都显出倦意,却仍有零星的茶农穿行于田地间。在磐安,8.1万人寄生计于茶业,基地化与合作社兴起的时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不曾离开这片土地。
车轮止于海拔560米,一座小山丘的最高处。徒步四顾,西看是无际的山峦,薛俨东望是遍野的绿色阶梯,乱无章法又生机盎然地包围着人戴汉龙。在这座森林覆盖率高达75.4%的山城中,自然仍保留着对生态的主宰。傍地安居的茶叶条直苗秀,色泽翠绿,冲泡于沸水中则汤色嫩绿而叶底绿亮,溢出沁鼻的兰花清香,人称“三绿一香”。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磐安时也曾说过:“这里的茶叶很好,水也好,有点甜味k1264。”

山地的昼夜高温差,四大水系发源地,得天独厚的水土滋补出了内质卓越的茶叶。陈站长自豪地告诉我们,2007年农业部曾对磐安云峰茶做过检测,得到了浸出物含量47%、铅含量0.74mg/kg的结果,远优于浸出物含量36%、铅含量5mg/kg的国家标准。
自茶田而下,我们遇见了胡宅乡的老茶农潘为民。潘老须发皆已如银,谈起磐安茶叶的优势时却依旧眼光灼灼,眉目生辉。谈及激动或无奈之处,声色又渐露疲态。原来,地处高海拔的茶田每年直到四月中旬才成熟,远迟于春茶的销售旺期。而效益愈发低下的人工采摘,和不断老化的农村劳动力,使春季采茶愈发捉襟见肘,大片的茶叶无人采摘,就此长久地留在了土地里。潘老的儿子,如今在县城工作,每年只在春天回茶田帮忙一个月。村里的多数茶农家子女,也都纷纷离开了茶业和村庄。

“村里还在采茶的人家,都是六十岁多、七十多岁的了,”他说,“我想不好,再过个十年村里还有谁来种茶叶。”
返途的车上,潘老的担忧萦绕在一行人心头。同行的农业局卢局长说,推进土地流转正是县政府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工作,但比起解燃眉之急的资源再分配,对年轻人的创业扶持和对机械化生产的摸索,才是磐安茶业的大未来。山路蜿蜒,新鲜血液的流入总是要慢一些,但走下去圣宋元宝,终有到达的那一天。

名扬齐鲁,香远欧邦
宋代茶业官营时,磐安成为了朝廷指定的茶叶购销重镇。茶叶交易所的三面楼旧址静静地倚靠茶文化博物馆边,而2006年开始使用的浙中茶业市场,从它的前辈那里接过了茶叶交易的衣钵。浙中茶市的李总告诉我们,过去一年,磐安县茶业年产值已达3.4亿元,其中茶叶外销的主要流向是西北五省和山东一带,每年亦有不少齐鲁茶商光顾浙中茶市。济宁茶商张先生说,在山东这片全国最大绿茶市场上,磐安云峰已经小有名气。在龙井需求量巨大的当下,冠有中国生态龙井之乡的磐安有着不言自明的优势。

自浙中茶市往玉山镇去,至铁店村,狭窄的道路旁是挺拔的银杏和规整的农田,县内规模最大的玉峰茶场便坐落于此。不同于众多同行,玉峰茶场一年有八成茶叶远销欧洲同心难改。茶场负责人孔中明说,欧洲消费者没有对春茶的狂热,饮茶又有调味的习惯,刚好适宜夏秋茶的产销。我们从孔总口中了解到,为了达到欧洲严格的食品标准,玉峰茶场实施了精细的农药统发统制,孔总称之为“像管枪支弹药一样管控农药”刘善人讲病。尽管如此,销往欧洲的磐安茶叶最终一律冠上了欧洲品牌的包装。区域品牌不能声扬海外固然可惜,但玉峰茶场通过农药管制求得更高标准的路,或许正是磐安茶业今后的方向。

规模化的基地在兴起,线上线下的茶市在扩张,村镇间的茶农也渐渐以合作社的形式结成了组织。陈四海,一位从业三十余年的老茶农,如今是磐安龙山银针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从计划经济时代一路亲历行业变迁的他谈到当下时说,近年来国内礼品市场的萎缩,已经注定了价格虚高的名茶会走下坡路,民用、实惠路线,逐渐成为了磐安茶人规划未来的共识。
“说到底,茶叶是用来喝的。”说这话时,陈老将沸水冲入杯中,茶香四溢。

古韵悠长,前程浩荡
玉山古茶场,位于马塘村茶文化特色小镇尽头的一处院落。门前的石碑如一位面陈如水的老者,凝望着一街之隔外绿野无垠的茶田。九百年前,他所凝望着的土地正是玉山茶场,正是如今身后的院落所纪念的光荣。院落的邻侧,茶文化博物馆矗立着,平静地诉说着那些老去的光荣和漫长的巨变。

玉山古茶场
从茶文化博物馆我们了解到,磐安自古种茶,晋代便有道教真君许逊来此制茶的传说,唐代婺州东白名列十大贡茶。古老的玉山茶场兴于两宋,复盛于清。新中国成立以来,磐安茶叶的加工技术经过数次改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再现繁荣。十年前时佩璞,随着磐安云峰茶的复兴,县政府牵头成立了磐安云峰区域公用品牌。
两天后的县茶业座谈会上,我们了解到了更多品牌现状。磐安云峰区域公用品牌现由县茶叶协会管理日常事务,得益于当地众多龙头企业的助力,磐安云峰的品牌估值现已达到14.01亿元。茶叶的市场效益与富农效应在品牌化后均增幅显著。然而,近年来政策规定的行政人员与协会脱钩,为管理主体本就复杂的公用品牌又添了新烦恼。茶业部门的陈站长告诉我们,协会的挂职人员大多是退休干部,缺乏专业背景的同时,也造成了“有头没脚”——基层人手紧缺的尴尬局面。

“稳定的团队和专业的技术队伍,人员方面的问题县里已经在寻觅了。”副县长陈亚琳说。比起人员问题,品牌宣传的战略更多地吸引了她的注意力。今天的磐安,旅游小镇的建设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被优良环境和农家风情吸引的游人络绎不绝,而磐安云峰的品牌宣传还未瞄准县内的旅游业。
在各大景点、休息站投放磐安云峰广告;提升改造茶园,发展茶旅游;扑克牌为例的精致小包装,作为纪念品、伴手礼发送;树立禁车生态牌,规划农产品保护区……谈及茶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隐约可见的巨大潜能让茶业部门和茶业人们的眼中多少都流露出些许激动。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我们等得太久了”是绿水丫丫茶业的陈先生在品牌研讨会上说的第一句话。过去的十年间,频繁更迭的方针牵引着区域品牌走过了太多弯路。好在,漫长的摸索中磐安茶人们学会了识别当下的困局。而渐渐明晰的前路,隐约中复现了千年前陆放翁经由此地的吟诗:山穷水复的曲折之后,诗人见到了柳暗花明处的村庄,磐安。
编辑:魏春丽 程璐
转载请注明来源“农业品牌研究院”
——————我是分割线——————
农业品牌研究院
用思想的力量,创造中国农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