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执委办组织观影《小偷家族》活动 工坊夏克-老脸评剧

| 福州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执委办组织观影《小偷家族》活动 工坊夏克-老脸评剧

“ 《小偷家族》观影”
( 福州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执委办 组织 )
2018年8月9晚7点45分,福州丝绸之旅国际电影节执委办在福州大众影院组织日常观影活动,放映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执导的《小偷家族》,闽江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创意写作工坊的业界导师成业带着几位同学参加了观影活动。以下是他们的影评。
▍影评1
家族の胜利
——成业(福建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作家、编剧)
顶着金棕榈的光环,《小偷家族》在国内外都收获了不俗的票房和口碑。然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小偷家族》与上一部获得金棕榈奖的日本电影(1997年今村昌平导演的《鳗鱼》)在艺术探索上高低不可相比,放在日本电影的谱系之中该片无疑也只是一部寻常之作,就是在导演是枝裕和个人的创作中,这部电影也算不上是最为优秀的。
一些影迷戏称《小偷家族》为“是枝裕和的一百个彩蛋”,不无道理。影片中大量过于精致的情节安排,和充满象征、隐喻、暗示的设计冲淡了是枝裕和自《步履不停》以来确立的平淡如水的“生活流”的导演风格。导演的这次创作看起来不再像是他本人常说的“有画面的广播剧”,更像是TBS的日剧——尤其是片中某些过于煽情的桥段。
许多电影评论都对《燃烧》和《小偷家族》进行了比较,有比较牵强附会的从形式上比较《小偷》的口型和《燃烧》的哑剧的,也有就表现底层问题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的。在我看来,二者都找错了思路。
作为戛纳主竞赛单元的竞争对手,《燃烧》无论从形式表现还是艺术效果上都全面优于《小偷家族》。《燃烧》的落选,绝不是导演李沧东的失败,而《小偷家族》的成功,则是日本电影“家族”母题的胜利。《小偷家族》的表现重点不在底层,而是在“家族”。每个时代,都有一种主流的意识形态操控着人们的生活形态雷棣 。

2018/8/11 网络图片资料中国版海报
今天的时代,是个人为单位的时代,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操控着一切。个人主义使无家可归的人越来越多,对老人的排除越来越严重,使家庭越来越不稳定。关于基于家庭的国家和社会,与基于个人主义的国家和社会,究竟哪个是好的,始终是日本电影的一个主要母题。
从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开始,个人主义的入侵和核心家庭(以老人为主的传承式的)的崩溃,就一直是日本电影关注的焦点。据是枝裕和个人所说,《小偷家族》的故事灵感是来自于一个藏尸老人的社会新闻。影片中奶奶的去世,作为家族崩溃的开始,一群毫无血缘关系的人聚成的家族,终于由老人的离去开始瓦解。老人每一次出现,感觉都比之前衰老一些,离散的阴影始终笼罩在这个东拼西凑组成的家庭头上。

2018/8/11 网络图片资料
影片中社会边缘化的家庭是一触即溃的,但家庭中人物的情感连接却比血缘的纽带、世俗的认同来得更加紧密。正像安藤樱饰演的母亲在片中所说的那样“生下孩子难道就成了母亲了么”,片中家长的角色始终对下一辈充满了长辈的关爱和呵护,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那些还没有被浸入现代社会利己主义冰水之中的温情,这种温情并不是每一个父母,每一个爷爷奶奶身上都具有的。

2018/8/11 网络图片资料
而片中那个最终反叛家庭的小男孩却和我们十分相似,他脱离了麻烦的小偷家族,看起来是走上了一条救赎的道路,但他失去了什么只有当他成年之后才会明白。
如今,世界范围内对民主社会与个人主义的反思,使得日本电影中的“家族”主题更具有现实价值,《小偷家族》正是在这一语境下,切中了金棕榈的脉门。
当然根与芽,不可否认,《小偷家族》还是一部良好的水准之作。色调的明暗转换,场景的精心设置,都彰显了导演炉火纯青的功力。我们也能看到经典的是枝裕和式的“省略”——影片中后段一家人在院子里看烟火,画面却始终没有出现烟火,只是这样别具匠心的部分在片中并不是那么多。更值得一提的是演员的表演,Lily Franky的惫懒,安藤樱的颓丧,都是从骨子里发出来的,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
其他演员,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同样表现自然,赋予了角色以实在的肉身,使得这个较为离奇的故事,看起来可感、可信。最让人感到遗憾的还是影片中太多煽情的段落,尤其是结尾用力过猛的奔跑,让电影呈现出强烈的“日剧”质感,使我不禁怀念起《比海更深》的结尾——街道的阳光照进步履不停的生活,克制内敛而富有余味。
▍影评2
——曾风
全片其实波澜不算太大,没有特效,没有打杀,最多是店员对哥哥的追赶片段;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大起大伏;故事里也没有用蒙太奇的特殊手法,是普通的平铺直叙,但全片有着很深的是枝裕和风格,感情的刻画极为细腻。随着妹妹的到来,这个家庭中一天天发生的故事在慢慢上演。
全片围绕这个“家族”展开,先是最初平凡于家庭的一般性时,结果在片尾解惑,在一个“家族”的外衣下,藏匿着的是命运不尽相似却又是同样可怜可惜的一群人的形象,或许是因为同性相吸,也或是缘分这个既浅显又深奥的词汇,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聚集在一栋破败的小屋中。因为各种不能明说的原因,他们用假身份生活,彼此紧靠,相依。
一家五口,贫困到只能依靠奶奶的养老金度日。他们善良,在一个冬夜里,看到瑟瑟发抖的女孩回到1920,把她救回了家,成为一家六口,从最初的互相不适应,直到后来的紧紧相依偎。

2018/8/11 网络图片资料
知道了女孩过去的悲伤经历,大家都努力地用爱去温暖她,想要弥补她的伤痛。“妈妈”抱着她说:“真正喜欢你的人,是不会去伤害你的。喜欢你的话,会像我这样抱着你”。
奶奶和小姑带她去商场,用仅有的能力,“偷”了很多新衣服给她。哥哥不愿意她也变成像他一样的小偷,他故意吸引店员目光,让妹妹安全离开。他们从来不说“爱”这个字,但是都是满的快要溢出来的爱啊。
但影片却有太多地方充满着深深的无力感了。“爸爸”摔伤腿回家,讨论应该会有赔偿。“妈妈”很开心:“要是摔断了那就更好了”。在影院里,大家哄堂大笑。“爸爸”说:“除了这个(偷东西),我没有能教他们的东西了”。”
妈妈”即将面临辞退时,尽管女同事要对外宣称她是个小偷,他没有所谓,而当说到看见她家的树里后,她只能无奈地妥协了,安藤樱在这个片段表演地非常到位,她所妥协的,不过是在生计和女孩的命运这里,她选择了后者,她不想让女孩再回到痛苦的家庭中去。

2018/8/11 网络图片资料
在海边,“奶奶”坐在沙滩上,想要用沙子掩盖住自己的老年斑,平静面对衰老。“哥哥”最后喊的那一声“爸爸”,妹妹将要在痛苦的家庭里成长。无力感和大家的爱相互交织在一起,“姑姑”找到了爱,治和信代在艰难苦痛的生活里,重拾爱,情不自禁做爱。
这是一个小偷家族,但他们偷的并不是钱,而是大家互相牵挂的温情和爱。是枝裕和从来不会刻意去煽情,可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慢慢都是情!生活里无法说出口的爱往往是最动听,无意识动作和眼神流露出的爱也最为感动。
其实,全片主旨就一句话“他们除了爱之外,一无所有”。
▍影评3
——黄钰辉
连接家庭关系的纽带是血缘,也就是说通常来讲一个人是无法选择自己的家人的。是枝裕用这部电影重新构建了一种家庭关系,并以此为切入点描绘了日本底层边缘人的浮世绘。
我原本被影片标题误导,以为是讲述一家神偷的奇妙生活,但很快发现电影与盗窃技巧并没有太大关系。影片节奏的把握,很细腻舒缓,让观众很舒服,但是在看似平静缓慢的节奏中,却有暗流涌动。
整个片子大致可以祥太被抓事件为标志,分为前后两部分:之前气氛是愉悦的,情调是开朗的(虽然实质上危机四伏,基调是沉重的,但表面确是略带愉悦与明艳),之后则是事情被揭露,逐渐水落石出、尘埃落定,有失落和痛苦,也有反省和忏悔,以及某种程度上的解脱。另外,很多细节是前后贯通的,编排得妥帖合理。

2018/8/11 网络图片资料
人物情感的爆发,往往有其深长的蕴蓄,而非快餐式或即时性的。如,男孩祥太与治的关系,是叫叔叔还是叫爸爸皮卡剧吧,就有曲折发展的过程;又如,亚纪在店里与那个出场不是很多的青年之间,也是通过长久的沉默和多次的接触,才使两人发展出某种关联。
影片好像缺少高潮,但换一个角度,也可说通体都是高潮。影片结束时,小女孩(尤里,本名树里)不满足于墙内的游戏,站在凳子上想看外面……此时影片戛然而止。她能否看到外面、又看到什么,留有悬想的余地,也暗示生活还在继续。
观众也无法看到外面的世界,就像本片一样,观众只能看到这个六人家庭,而对这一局部的观察、分析,可以对局部之外的整个社会、生活、人性,都能有所照射和体悟。
▍影评4
《小偷家族》中的烟花和大海
——高辉
看完电影后,想自己写一点短评,关于影片中的烟花和大海。
在晚饭后,这个特殊的家庭(被遗弃的“奶奶”初枝、“丈夫”治、“妻子”信代、信代的“妹妹”亚纪、捡回家的男孩祥太和女孩树里)坐在简陋的阳台上,听见了远处的烟花,因为住在城市的边缘贫困区,看不见繁华区的烟花,但是他们依然抬起头来,听见烟花的声音,眼睛里都是憧憬,都是安慰。
忍不住查了一下资料,果然,放烟花是日本的传统文化之一,在日本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日本人对烟花大会情有独钟,多是因为他们对所谓“烟花精神”的推崇。众所周知日本人喜爱樱花的短暂却极致的高洁与美丽,喜爱烟花或许也因二者之异曲同工。

2018/8/11 网络图片资料 中国版海报
这样一个“家庭”,彼此之间没有血缘关系,都是被生活所抛弃弱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每个人心里有自己的需求,又因为彼此都在需求温暖而走到了一个屋檐下。烟火在夜空中“砰”一声瞬间炸开然后消失的情形,就像短暂即逝的樱花一般,象征着纯粹与无常,高雅与刚劲的精神。
当烟火的炮声打响夜空,就像吹起希望的号角,美丽的图案从初绽到盛开,迸裂的热情与美感,彻底燃烧的生命力,目炫的不止是双眼,还有麻木疲累的空洞躯体,让人沉醉之余,也能够振奋精神去迎接明天的挑战。
烟花给他们的希望是多么美好啊,一家人相聚在一起,天空中没有烟火,可是他们都抬起了头,他们听见了绚丽的烟花绽放,给了他们莫大的安慰。镜头慢慢远去,我嘴角上扬,为那一刻的他们感到幸运。
同样的今井梦露,在影片中还有一家人去海滩游玩的场景,夏天的海滩十分炎热,他们同样玩得开心,在沙滩上跳高,沉浸在家庭的温馨之中,面对茫茫无边的海洋和快乐的“儿孙”,奶奶是清醒的,她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她可能也能想到这样一个不确定的“家庭”的结局,只在风中轻轻说了一声“谢谢你们了”,这里带给我的不只是感动,还有难受,“奶奶”将要离开了,面对茫茫的生活,这“一家人”该何去何从呢?
如果说之前一家人在夜里“听”烟花绽放这一场景中有着对于生活的期待和信心,那么后面在海边玩耍的场景则是这一家人自己的绽放。相同的是,烟花的绽放和他们的快乐,面对夜空和大海一样茫茫无边的生活,显得那么短暂而无力。
▍影评5
慢镜头下的《小偷家族》
——马朝阳
在朋友圈听到了电影《小偷家族》泡圣老鱼,听到这个片名,我以为又是一个轻喜剧,没怎么在意,如果没有丝绸之路电影艺术馆组织观影活动,自己可能不会去看这个电影,也是偶然。
电影讲述了做短工的治与妻子信代、捡到的“儿子”祥太和信代的“妹妹”亚纪以及“奶奶”初枝,依靠初枝的养老保险,在破烂的平房中艰难度日。治与儿子祥太做扒手,亚纪打工补贴家用。某一天,治带回在住宅区被冻僵的少女树里,加入了他们原本就贫困潦倒的家庭中。一件事打破了原本的平衡,每个人心中隐藏的秘密和愿望也逐渐明朗。

2018/8/11 网络图片资料
电影的有些情节很慢,人物的话语也不多,印象最深刻的有三处。第一处是一家人去海边,奶奶初枝看着在海滩上跳高玩耍的“家人”,轻轻说出了“谢谢你们”,镜头在她的脸上停留很久,仿佛在给我们一些回忆和思考,也是暗示奶奶的去世,在这样一个“家庭”中,彼此依赖,无论谁的离开都会给大家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海滩上玩耍的情景,是他们所有人在一起的最后时光。在这里对我的触动很大。
第二处是妻子信代被抓后,被询问到孩子平时是怎么称呼她的时候,信代掩饰自己落泪的镜头,平时生活中,自己做为家庭女主人的安慰(有“老母亲”初枝、丈夫治、妹妹亚纪、“儿女”祥太和树里)在这时已经全然不在了,此时的她在被询问到时,心里想到的,恐怕不只一句没叫出的“妈妈”,让人落泪。
第三处是影片的最后,小女孩子树里回到了当初被遗弃的阳台玩耍,唱着自己在“小偷家族”里学会的儿歌,阳光照进来,她站在凳子上,安静地看着窗外,我以为电影还会这样慢慢地演下去,可是屏幕上却出现了演职人员表,原来影片结束了。这时候,我多希望原来的一家人悄悄走到树里的身后,一起看看窗外的风景,可能是烟花,可能是海滩,可能只是阳光……
这些慢镜头留在脑海中,亚伦格林让人感到无奈、感动和温暖,也看到更多的真实,这些东西对我的触动,难以用语言描述。

编辑: 曾永龙 编辑时间:2018/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