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加 《星球大战》40周年大揭秘:那些外星动物是如何被“拼接”出来的?-科学加

| 科学加 《星球大战》40周年大揭秘:那些外星动物是如何被“拼接”出来的?-科学加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40年前的5月25日,第一部《星球大战》开辟了科幻电影的新纪元。40年间,出现在电影中的外星动物,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李树浩
文/马之恒
图片来源(除署名外)/《星球大战》官方网站(www.starwars.com);
乌奇百科网(Wookieepedia,《星球大战》设定专业查询网站,starwars.wikia.com)
“A long time ago in a galaxy far, far away....”(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星系……)1977年初夏,这则由10个天蓝色的英语单词组成的字幕,和随后121分钟的影片,开启了《星球大战》绵延40年的传奇。
这名为《新希望》的第一部《星球大战》电影,带给了人们划时代的惊艳。但在电影所展现的那些场景之外,一个远为庞大的“后台”已经开始了成长。站在40年后的今天回望,我们会惊艳于这个虚拟世界的规模,以及那些颇具真实感的精巧细节。生活在各个星球不同环境中的动物,构成了“真实感”的关键一环。毕竟,只有智慧生命和机械而没有野生动物和牲畜的世界,显然是乏味的。
01
“排列组合”勾勒外星动物
我们和大约150万种动物分享着这颗星球,而如今已经灭绝的史前动物很可能数倍于此。所以,对于想要在科幻作品中“创世”,勾勒若干外星世界及其中诸多生灵的科幻作者来说,现代动物和史前动物已经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打造《星球大战》虚拟世界的乔治·卢卡斯和他的团队,显然也深知其间奥妙亚琛工业大学。他们只需要寻找合适的素材再适度调整比例,就可以创造出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看起来合理的外星动物。
在第一部《星球大战》电影《新希望》里,故事发生的主要舞台之一,严酷的沙漠星球塔图因,就出现了若干种动物的身影。在塔图因,机械交通工具有些时候反而不如畜力可靠,加之位置偏远,一部分科技知识并未传播至此,故而这颗星球呈现出一种相对落后的面貌,有相当多的居民乃至军队仍然依靠畜力。其中较为常见的,便是湿背蜥蜴(dewback)和班沙兽(bantha)。


▲银河帝国暴风兵骑乘湿背蜥蜴


▲班沙兽
湿背蜥蜴的外表,显然借鉴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大型蜥蜴,比如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科莫多龙;此外,也可以看到些许史前动物蜥螈的影子。蜥螈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古两栖动物,被认为是两栖动物向爬行动物进化的证据。班沙兽则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哺乳动物,它们的形象混合了盘羊、牦牛和犰狳等动物的特征,拥有螺旋形的长角、蓬松而且垂到地上的毛发肇源贴吧,以及一条拖到地上的长尾巴。

▲蜥螈复原图([俄]德米特里·博格丹诺夫)

▲犰狳(拍摄者不详)
塔图因的恶劣环境,也使这颗星球的相当一部分区域是未经开发的处女地。在远离居民点的荒凉峡谷里,生活着可怕的克雷特毒龙(krayt dragon)。按照《星球大战》的设定,这种生物包括了若干个看上去大相径庭的亚种,而且每一种都极具威胁。在体长30米、拥有4条腿的“峡谷龙”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来自霸王龙、棘龙、角龙和甲龙等恐龙的元素;而体长可以达到100米、拥有10条腿的“巨克雷特龙”,则拥有类似蜥脚类恐龙的肥硕躯体,以及长颈和长尾,尾巴末端还有可能是“取材”于剑龙的尾刺。

▲巨克雷特龙对阵峡谷克雷特龙

▲棘龙复原像(摄影/马之恒)

▲霸王龙攻击甲龙的复原像(摄影/马之恒)
接续《新希望》故事的《帝国反击战》,有相当一部分故事发生在布满冰雪的霍斯星球。电影人们为这颗星球设计了简单的食物链:反抗银河帝国统治的起义军在霍斯星球建立了回波基地,驯养汤汤(tauntaun)作为役畜;而汤汤不时会被这颗星球上的顶级捕食者,半智慧生物万帕冰兽(wampaice creature)杀死。起义军曾经诱捕过万帕冰兽西门无恨,但直到他们被银河帝国逐出这颗恶劣的星球,也未能彻底解决万帕冰兽的威胁。

▲万帕冰兽捕食汤汤
万帕冰兽看上去像是北极熊和巨型猿类的合体青虾的做法,却长着一对捕猎时似乎并不需要,而且与身体不成比例的角,显得有些不合逻辑。而驰骋于雪原的汤汤,或许是《星球大战》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动物之一。它们实际上是已经适应了极寒环境的蜥蜴,却有着哺乳动物般的体毛,这使它看上去像是肿头龙一类用后肢行走的恐龙,加上绵羊的角和羊毛组合成的动物。汤汤以头部撞击争夺配偶的设定,也借鉴了盘羊或者山羊的习性,甚至参考了古生物学家对肿头龙头骨为何高度特化的猜想。至于汤汤是由雌性出手争夺配偶的习性,则很可能取材于某些“一雌多雄”并由雌性争夺配偶的鸟类。这样的物种在自然界中尽管罕见,却也是真实存在的。

▲肿头龙高度特化的头部([美]瑞安·斯代斯科)
02
特效助力展开丰富想象
对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和80年代初拍摄的“老星战”三部曲(《新希望》《帝国反击战》《绝地归来》)来说,特效水平的发展,是制约精彩创意实现的一大瓶颈。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这些异星动物形象要么用实体模型来呈现,要么由马戏团动物或者人类特体演员穿上特制的戏装扮演。
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缺陷。根据剧情需要,一些动物需要在沼泽或者沙漠活动,但实体模型的机械结构很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中损坏。在《新希望》的片场,为湿背蜥蜴制作的模型一直无法正常工作,最后只得让它仅在远景中出现。《绝地归来》中深埋在沙海之下的巨型怪兽沙拉克(sarlaac)捕食死囚的桥段,也曾因为沙拉克模型的液压机构被沙粒堵塞而险些无法拍摄,最后只得用一些电线和木棍等简单的工具救急异界龙逍遥,方才勉强完成。

▲栖居沙漠的怪兽沙拉克
而由人或动物扮演的方案也同样不算理想。负责扮演班沙兽的是一头受过马戏训练的亚洲象,但戏装让它很不舒服金汝静,拍摄进度也因为它的不适而受到影响。万帕冰兽原计划由一位身材非常高大的演员来扮演,他踩着高跷以便穿上特制的大号戏装。但这些戏份的外景地是挪威的冰原王麻子膏药,想要踩着高跷在冰上奔跑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卢卡斯只得砍掉了绝大部分万帕冰兽的戏份,只留下卢克·天行者斩断万帕冰兽一只手臂等相对容易实现的场景。
直到20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电影特效的飞跃,终于使诸多当年未能实现的构思成为可能。1997年,“老星战”三部曲接受了全面的数码修复,加入了一些当年拍摄时受制于技术而未能实现的异星动物的桥段,终于让这些动物拥有了更为丰富和自然的动作。塔图因星球上还出现了原创的新动物龙驼(ronto)。这种体型巨大的役畜,其原型很可能是恐龙中著名的腕龙,只是调整了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并且融合了一些哺乳动物的元素,而呈现出电影中奇特的样子。

▲受惊的龙驼扔下了自己的骑手

▲腕龙复原图(选自www.newdinosaurs.com)
1999年开始的“星战前传”三部曲(《魅影危机》《克隆人进攻》《西斯的复仇》),更是得益于特效的助力,设定了大量各具特色的异星动物。在《魅影危机》里,遭遇入侵的纳布星拥有独特的结构,地核与地幔部分完全被水所填充。也就是说,这颗星球相当于一块布满孔洞的巨岩,所有的湖泊和海洋都能通过水下岩洞连接在一起。善水性的两栖智慧种族刚耿人能够利用这些岩洞,建立起一套高速的水下航运系统。
不过,在纳布星的深海里,栖居着多种非常恐怖的巨型肉食动物,而且也有一套“食物链”。奥皮海洋杀手(opee sea killer)是混合了地球上的青蛙和远古甲胄鱼类特征的动物,可以用一条能够突然弹出的舌头黏住了误入深海的刚耿船只并拖进嘴里。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看似强大的奥皮海洋杀手,也是更为强大的掠食者,比如体长可达200米的桑多水怪(sando aqua monster)的猎物。这种深海巨怪有着狮子般肌肉发达的躯体,四肢爪子里和尾巴上则有适合游泳的鳍;有些时候,它还会通过水道突然出现在沼泽地里,袭击正在饮水的陆地动物,其行为和鳄鱼有些相似。

▲桑多水怪

▲奥皮海洋杀手
另一种可怕的掠食者,则是凶猛的科洛爪鱼(colo claw fish)。它有着类似海鳗的身体和有些像鳄鱼的头部,嘴的两侧还有节肢动物一样的利爪来辅助捕食;在水下会发出磷光来吸引猎物的特征,显然也是借鉴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深海鱼类。

▲科洛爪鱼

▲海鳗(摄影/马之恒)
而在《克隆人进攻》里乐动圈圈,阿纳金·天行者、奥比旺·肯诺比和帕德美·艾米达拉被杜库伯爵俘虏,并送入斗兽场执行死刑;负责处决3位英雄的则是3头怪兽。力克(reek)身材粗壮并且有坚硬的背部,其原型是生活在恐龙时代之前的似哺乳爬行动物肯氏兽,只是被加上了类似犀牛和公牛的角,就得到了“非常不好惹”的形象。

▲力克

▲肯氏兽复原图([俄]德米特里·博格丹诺夫)
阿克雷(acklay)长着6条蟹脚般的利爪,因为卢卡斯希望将它设计成“斗兽场上的螳螂”,又要结合《侏罗纪公园》里迅猛龙(实际原型是恐爪龙)的特征,还要避免过于像恐龙;所以,创意团队选择了螳螂虾和螃蟹为蓝本来设计,使它最终拥有了类似螃蟹的身体与恐爪龙一类小型肉食恐龙的头颈。(当时的古生物学理论尚不知道这类恐龙有羽毛。)

▲阿克雷

▲《侏罗纪公园》里的迅猛龙形象,实际上是以恐爪龙为原型的(《侏罗纪公园》剧照)

▲螳螂虾(摄影/马之恒)
有4只眼睛的迅猛小怪兽内克苏(nexu)则混合了更多的元素,它有着豹或者孟加拉虎一样发达的肌肉,却有类似深海鱼类的丑陋牙齿,以及混合了老鼠尾巴和章鱼腕足特征的肉色长尾,勾勒出邪恶而贪婪的形象。

▲内克苏
03
设计习性精心雕琢细节
如此丰富而且充满想象力的异星动物形象,正是得益于特效技术的进步,方才能呈现在屏幕上。但出色的技术只是为成功锦上添花;精心雕琢的创意细节,方才更为重要。这些工作让异星动物更具奇观感,但又显得真实;一些动物甚至被赋予了“官方小故事”,成为推动情节的影响因子,或者令人莞尔一笑的彩蛋。
在《新希望》上映之后的40年里,对动物身体特征与环境相关性的研究,以及动物行为学方面的研究,都在不断变得更为成熟。这使卢卡斯和他的团队有可能将动物的形象设置得更符合逻辑,而非仅仅追求奇观感。比如说,力克的身材比阿克雷和内克苏都要粗壮许多,便是因为力克是一种杂食动物,消化道需要兼顾植物性食物因此会更长,所以需要更大的腹腔来容纳。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魅影危机》中塔图因星和纳布星上役畜形象的调整。按照最初的设定,纳布星上的刚耿人和塔图因上的居民会使用同一种役畜。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刚耿人即使上陆也只是在沼泽和水边的林地活动,塔图因星则是干燥炎热的沙漠,两种几乎完全相反的环境,动物也肯定会不一样。
所以,最初设定的役畜,一种两足行走、不会飞行的鸟类,被改为四足行走,身体类似骆驼的动物,再融入古哺乳动物后弓兽的一些特征,比如能够卷曲的鼻子,发展成为尤皮兽(eopie);原本设定的鸟类则挪到纳布星供刚耿人使用,并且调整成鸭嘴和皮肤光滑的形象,看上去和恐龙中的平头鸭嘴龙有几分相似,并且被命名为卡杜(kaadu)。

▲塔图因星上的尤皮兽

▲后弓兽复原图([美]罗伯特·布鲁斯·霍斯福尔)

▲刚耿人骑乘卡杜
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动物,其实也经过精心的设计,甚至拥有了专属的“官方小故事”,塔图因星上被当作小吃出售的小动物高格蛙(gorg)便是其中之一。它混合了青蛙和其他一些两栖动物的特征,也会像青蛙一样米罗轮毂,从蝌蚪逐渐发育为成体。在《魅影危机》里,没心没肺的刚耿人加·加·宾克斯因为误食了一家摊位上的高格蛙样品,而与摊主和旁边酒馆里的邦塔飞梭赛手发生了冲突。

▲被出售的高格蛙
但在这个几十秒钟的桥段背后,触发这一切的高格蛙,拥有远比电影中丰富的设定,甚至包括一段关于其饲养和加工过程的“官方故事”。塔图因星上著名的高格蛙养殖者和商贩,就是与加·加·宾克斯发生冲突的格拉格拉。她利用下水道空间饲养高格蛙,以苔藓等植物甚至垃圾喂饲来降低成本,并贩售用叶片包裹烤熟的高格蛙。食客既可以将高格蛙连带叶片吃下大快朵颐,也可以打开叶片并给高格蛙涂上酱料再慢慢享用。
像这些并未出现在电影当中,或者说“功夫在银幕之外”的动物设定,在《星球大战》40年的历程中还有很多。一部分这样的设定,有可能为后来的科幻创作者所借鉴,成为新故事中的元素。
在2016年底上映的《星球大战》第一部外传电影《侠盗一号》影片的开头,就有一个令科幻迷们心领神会的细节:女主角琴·厄索和父母隐居的小屋里,桌上有一瓶蓝色的液体。它是来自《星球大战》中常见的役畜班沙兽的奶水,对于生活资料有限的厄索一家是珍贵的食物,也提醒观众们关注“宇宙中处处有班沙兽”这一此前设定中列举的神秘事实甘十九妹吧。而另一项关于班沙兽的设定,则是绝地武士大师梅斯·温杜认为班沙兽的生活方式肮脏污秽,因此终生拒食班沙兽的肉。但温杜大师最初为何决定秉承这样的戒律,或许也需要其他的作品来揭示答案。
而在更早一些上映的第七部正传电影《原力觉醒》里,甚至出现了半机械动物的身影。在环境类似塔图因的沙漠星球贾库上,以拾荒为业的蒂多人会骑乘驮甲兽(luggabeast)在沙漠上行进。驮甲兽是一种经过半机械化改造的动物,它们的四肢被植入装甲,头部则完全被某种机械装置所覆盖。这使它不需要进食和饮水,只需要通过机械装置补充营养液,而且能够发挥出远比改造之前更为强大的力量和耐力。这种新动物的引入,是否可以理解为卢卡斯的团队对近年来流行的“生物朋克”式科幻或者“赛博格”设定(生物与机械接驳)的一种回应呢?

▲《原力觉醒》中出现的半机械动物驮甲兽
但更令人期待的,则是今年12月,《星球大战》的正传电影将会推出第八部《最后的绝地》。这部影片中会出现哪些新的星球,其中又会生活着哪些新奇有趣的异星动物?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由北京科技报全媒体中心编辑制作,转载请联系授权:bjkjbeditor@163.com,违者必究) 赞 赏 
你觉得小编记者不容易,就打个赏吧!

加入北京科技报丨北科传媒(全职/实习)
bjkjbhr@163.com
投稿或推荐选题
bjkjbeditor@163.com

下载“科学加”客户端,阅读和搜索更多精彩内容
你以为琥珀里只有古鸟翅膀和恐龙尾巴?这次发现的是整个儿的!

被讲“女德”丁璇惊着了,她的言论违反了哪些科学常识?

不要谈激素色变,宝宝生了这些病就有必要用激素

有疑问或寻求帮助,快加入"科学来帮忙"群!

科学加(scipress)
提供每日新鲜科学与生活资讯
组织各类有趣活动
主办:北京科技报社 | 北科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