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中世纪,探寻绝美的波西米亚小城 城市漫游-洋明与松政

| 穿越中世纪邵江彬,探寻绝美的波西米亚小城 城市漫游-洋明与松政


我们从风光旖旎的奥地利一路北上,
继布拉格之后,
再次见到了流水潺潺的伏尔塔瓦河。
上帝偏爱欧洲,赠予它一切代表美好的礼物:
壮阔景观、
自由人文思想和浓郁的艺术氛围,
都造就了历史篇章数不尽的段落。
-
【概览·捷克小镇】
捷克周边存有众多风格特异的小镇:卡罗维发利(Karlovy Vary)的温泉驰名远扬,远道而来的旅者在此疗养身心,就连昆德拉笔下的男女主角都选择隐居于此。

卡罗维发利(Karlovy Vary) / photo via Internet
距布拉格70公里处的库特纳霍拉(Kutna Hora),当地所收藏的人骨被认为是数量最多的一座教堂。
(若是担心夜晚睡眠者,还是切勿轻易前往)

克鲁姆洛夫(Cesky Krumlov),这座南部波西米亚小城,被称为CK小镇,捷克语意为“河岸中的浅滩”。
真实概括了小城的环境特色:呈“Ω”字型的河流在此处将小镇分为两部分:中央是被河流包围的旧城区,另一部分则是城堡区。

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克鲁姆洛夫在二战中幸免于难,未曾遭受到任何破坏,也因此成为保存最为完整的中世纪小镇,也是世界最美的小镇之一,于90年代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保护遗产之列。文君竹
-
傍晚·双面城池
天色还没完全暗下来之前大峡谷遗宝 ,我们的车终于抵达CK。
下榻的公寓就位于老城广场附近的巷子里。欧洲的每座城市都有一座广场,广场往往也是城市的圆心,道路向广场四面辐散开来。

老城广场(Oldtown Square)
在公寓的院落里能望见城市最高的彩绘塔露出的尖顶。由于餐馆生意过于火爆,我们决意乘夜色走一遭克鲁姆洛夫城堡,它是仅次布拉格古堡的捷克第二大古堡。

这是一座用脚步就能轻易丈量的城市吉大燕子。不到十分钟时间,就从广场行至城堡脚下。这座像被施了魔法后变小的布拉格:同样有伏尔塔瓦河、查理大桥、古堡,以及街道名都一模一样的小巷。

克鲁姆洛夫拥有双面性格,白昼浪漫多情,号称360°无死角的景致,无论从任何角度都能拍出明信片的效果;夜幕降临后,又悄悄披上一抹诡谲的色彩。
CK小镇也是惊悚片《人皮客栈》的取景地;片中,年轻小伙们前往斯洛伐克寻欢作乐,途中遇见美艳女子后所发生的可怖场景就发生在这里。

夜晚穿行于昏暗狭窄的巷道或破败建筑,
分分钟都想开启自卫模式。
-
入夜 · 烤肉香气
夜晚的城堡静悄悄,一串连廊直通城堡深处,寒风肆虐吹过河流宇宙海贼サラ,水声激荡。
因为是夜晚,无法望清小城全貌,决定翌日清早再登上古堡观览城市全景达仁夫妇吧。

临近九时许,回到公寓,对面便是镇上极为推崇的地窖餐厅,从虚掩的门外便闻见里面欢声笑语,想必是吃饱喝足的食客正值尽兴之时。

屋内所置有一面烤炉,把岩壁熏得漆黑,跳跃的柴火不时发出噼啪的爆裂声,烤肉被放入又端出。一路跋涉的我们,闻到丝丝飘过的烤肉香,要说不饿是不可能的,于是飞速点好了菜肴。

捷克传统的面包汤,浓香汤汁渗入欧式面包,汁液饮尽后,面包内壁泡得软硬适中,很快就被分食干净。

拳头大小的烤猪膝和巴掌大的烤肋排刚刚从烤炉取出,以紫甘蓝和芥末酱佐味,再咕噜灌上一大杯啤酒。

饭后甜点是朴素的奶油苹果蛋糕,把仅剩一点空余肠胃都填得十分饱足。

餐毕已是晚上十点,女侍者开始向食客们派发店内特制的姜汁饼干。客人们走了一拨,随即又来两拨。
我们干掉了最后的啤酒,以示一日行程之终结。
-
清晨 · 小城全景
克鲁姆洛夫的深秋,气温仅2-3℃四赤阳阵。
早上6时,天色还是深蓝。
一路穿过无人空巷和微缩版查理桥,街灯还未熄灭,昏黄影子在空旷石板路上无限延伸。

彩绘塔静静矗立超世纪战神,细细观察塔中间那粉色的拱形陷落与城堡连廊里的立体装饰,竟全靠绘制而成,可见当时工艺之精湛。

来到城堡的观景平台,只见整座小城被河水环抱,两旁尽是渐变的金黄树枝。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空气中充满了凌冽的风声。我们一直等到八点半,也没能得到太阳召见,但眼前景象已是不负早起的痛苦和冻僵的手脚。

回到老城广场上那间历史久远的酒店食早餐,名叫Old Inn的旅店,大厅放置的均是中世纪流传下来的雕塑绘画。


墙上绘有繁复的波西米亚花纹,自助早餐更是丰盛的不像话,甚至连午餐食量都一并用上。
-
午后 · 艺廊探索
接下来便是围绕小镇探索各种特色小店。
河岸一角,坐落着席勒艺术中心。

埃贡·席勒(Egon Schiele)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附近的图伦,克鲁姆洛夫是他母亲的故乡。
席勒渴望平静的生活,在21岁那年与女友沃丽到此处定居。在他短暂的生命里,绘制了许多以克鲁姆洛夫风景为主题的画作。

曾经,此处生活如他所想是平静祥和的,直至他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逐渐遭到小镇居民的抵制,他们指责他大量雇用未成年少女作为模特,甚至认为他的画作充满了情色意味。

埃贡·席勒(Egon Schiele) 1890年6月-1918年10月
那个年代,席勒神经质、不安的笔触绘出的作品尚未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如同爱德华蒙克(Edward Monk)那副《呐喊》一般,让观者无不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紧张情绪。表现主义的晦涩风格,凌乱却精准的线条,是这位未满30岁就离世的天才带给世界的宝贵财富。

在那个无法理解席勒的年代之前荒川静香,法国印象派也曾被当时的艺术界批判得一无是处。而后,他们都重新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也许是因为天才的眼目,时常超乎凡俗的视界巴格达窃贼。

兴许在席勒的艺术中心待得太久,探索小镇的时间也仅剩不多。闲逛了小镇内稀奇古怪的小店之后,我们启程离开这里。
很奇怪的,最后留在我印象中的,除了如画的小镇风景,还有年轻席勒那双空洞而幽深的眼睛。

| 实用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