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3期 - 原创散文 - 绿岛散记 海河文苑-海河文学社

| 第103期 | 原创散文 | 绿岛散记 海河文苑-海河文学社

绿岛散记
文/张栓固
绿岛

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啊摇……《绿岛小夜曲》的歌,我们其实都不会唱,仅从文字感觉,这里面似乎充满着忧伤,也让绿岛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我们一行要到绿岛去旅游,首先给了台湾导游袁先生带来了惊奇。他说,一般大陆来台湾的旅游团,很少到绿岛去。原因有诸多,绿岛较为遥远,在台湾东部,会耽误时间;再就是去绿岛要在台东县坐船,需要大的花费。我们这次是十二天的行程,去绿岛在时间上富富有余,还安排在绿岛住一个晚上。一路上袁先生为我们能到绿岛去庆幸和赞扬。好家伙,绿岛连我这个导游也很少去的,你们能到绿岛去,还要住一个晚上,真是很好的奥。仿佛是为了营造一点气氛,袁先生提前几天告诉大家,要提前买晕船药,坐船要颠簸的。因在旅途上坐车,有几人有轻微的晕车现象。在台南县吃饭的时候,我们就在导游的指导下,在药店里买了晕船药,这样大家对绿岛的兴趣更浓了。在台东县去绿岛登船的时候,大家又在导游的一声令下,吃了晕船药。也有人没有服从命令,其中就有我。湖南邵阳来的夏春生就没有吃晕船药,我以前曾经从天津到大连坐船,不曾晕船,也就没有吃晕船药。
就像坐飞机一样,我喜欢坐在窗口。我坐在船舱的窗口,为的是能尽情观赏这大海的风光。等船开了的时候,又感到这样实在不过瘾,就晃荡着来到二层船甲板上。大船破浪前行,把绿色的海划开,翻卷着白色的巨浪,浪点飞溅在船上,像雨点一样飞溅在脸上和身上,风也呼啸着吹来,我们几个还是兴致高昂地在甲板上拍照,拍飞驰的船,掀起的浪花,还有船尾那面青天白日旗。来到甲板上的人们,都显得兴奋,显得激情满怀。目睹这遥远的大海,真实的感受大海给予的生命体验,自然、浪漫和无限诗意。我在甲板上站了很久,思绪里其实一片空白,在大海上远行,蔚蓝色的背景,巨型的浪花,组成着一幅壮美的画卷。
在绿岛下了船,为自己没有带上一把遮阳伞而后悔。我总认为太阳下面打伞,总是女同志们的事情,男人何必多此一举。所以,从来不会在太阳下面打伞的。绿岛却不同,太阳仿佛就挂在头顶上,像一座冒出着熊熊烈焰大火炉,用那硕大的舌头舐舔着你,让你瞬间感到那样的疼痛和难以忍耐了。在绿岛港口的那一会儿,我们被毒毒的太阳炙烤得难以忍耐,没有了心思观赏眼前的风景,只期待接我们的车快点来到。港口的前面是一座很高的山,山仍然绿莹莹的,山下面才有着一条道路,有着零星稀疏的建筑物。绿岛的港口不是很大,但也热闹异常,像我们这些大陆来的观光客人不很多,多的是台湾岛的人们,他们对绿岛也十分向往和情有独钟。绿岛的中间是一座很大的山,沿着山的四周,才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场地。四面有太平洋环绕着,丰富且美丽。像那首诗句所描述:闪耀的岛,怡然地,被一片蔚蓝色紧紧拥抱。
绿岛是由火山熔岩形成的岛屿,原来的名字叫火烧岛,有关火烧岛的由来,有几种说法:一说在百余年前,渔船在薄暮归航,远远地望见这座被夕阳染红的岛屿,红彤彤的阳光,在高低峰岭间缠绕,犹如熊熊的火焰在劈啪燃烧,像一团团的烈火在岛上围绕着跳跃着,十分地壮观,因此火烧岛的名字不迳而走。另一说法是这个岛屿常常被浓雾笼罩,出海打渔的人们经常迷失方向,无法回到岛上,岛上的亲人们为了使出海的人们安全回家,而不迷失航向,就在渔船归来的时候,在岛上点燃起一堆堆的篝火,为亲人们导航,火烧岛由此得名。又说在过去岛上没有电,也缺乏燃料,到了晚上,岛上的居民就点燃火把照明,远远望去,好像整个岛在燃烧。三种传说其实都很美,都有着浪漫的色彩,在这样的传说里,我们都能浮想联翩,都可以在眼前想象出一幅美妙的画面。民间的故事原来也很美丽的,无怪乎作家汪曾祺说到:特别是民歌和民间故事,那真是一个宝库。我甚至可以武断地说,不读一点民歌和民间故事,是不能成为一个好小说家。汪曾祺先生说到这里,似乎言犹未尽,又说:我是个两栖类,这个“杂家”有点什么经验?一个是要尊重、热爱祖国的文学艺术传统;一个是兼收并蓄,陆蓉之兴趣更广泛一些,知识更丰富一些。
一些东西只有你亲自体验过大小串串烧,才知道它的好处来。关于绿岛的三种民间传说,我似乎更喜欢第一个故事。因为那时一种自然的美,自然的东西会更恒久晴空月儿明。
人权公园
绿岛的人权公园,临太平洋大海而建。建筑的设计有点像美国越战纪念碑,也许因为地势太小的原由,显得小气了一些。美国越战纪念碑的设计方案是: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像打开的书向两面延伸。两墙相交处从下面到地平面,约有三米高。底线逐渐向两端升起,直到与地面相交。墙面上刻满阵亡者的名字。当看到绿岛的人权公园,我想到了在一份杂志社读到的那篇美国越战纪念碑的文章。至少设计理念一样,地平面向下延伸处,是大理石铺的地面和人权纪念碑。绿岛人权纪念碑是已故作家柏杨先生与“人权教育基金会”发起筹建。1998年12月10日动工,1999年12月10日揭碑。2007年全面换新石墙。纪念碑是多个石柱组成的圆形建筑,那些圆形的石柱一定是一种象征,象征着顶天立地的人的一种不可侵犯的权利!曾作为政治犯在绿岛绿洲山庄关押了近二十年的作家柏杨提写碑文:在哪个年代,有多少母亲,为她们被囚禁在这个岛上的孩子,长夜哭泣……
绿岛人权公园临太平洋海而建,似乎更有一番寓意时剑波。时任台湾领导人李登辉曾亲临揭碑,首度代表政府向白色恐怖受难者致歉。碑上人名经由政治受难者同意后,铭刻上去。碑上许多政治受难者并不一定在绿岛被关过。纪念碑象征那个时代的每一个受难者走过人权之路;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都是一首动人心魄的诗篇。也见证着历史的伤痛。尽管导游向大家宣讲着绿岛人权公园的意义,下了车的人们还是忽略了导游的用心良苦,一窝蜂地奔向海边。面对大海用行为在抒发心境的兴奋和激动,拍照当然是不可避免的,还有人权公园边大海上的将军岩,更吸引着人们。只有很少的人在人权公园的可绿草地上拍照留念,过去的似乎已经过去,那些受难者的故事和激情的诗篇,正在被温馨的忘却疼痛的日子所代替,被啸叫的海浪一点点淹没着。
绿洲山庄
绿洲山庄是过去台湾白色恐怖下,关押政治犯的监狱。我们来到这里,并没有很多的人参观,我一直对这里感兴趣的是它曾经是关过台湾著名作家柏杨的监狱。绿洲山庄很静,记忆里好像门口有几个管理人员千恋一洗黑,我们直接就进到过去的监狱,监狱的院子有些破旧,也显得荒凉一些,大门敞开着,院子没有太多的设施,多少有些凌乱。院子的水泥地面有许多已经破碎,它似乎只是让人们回忆起过去的辉煌?也不是,在绿洲山庄的过去,大概只是苦涩和眼泪的流淌。监牢的门都全部敞开,那些监牢基本一个模式,里面是木地板铺就,有单独的卫生间,大概比大陆的监牢要人性化一点。大陆的监牢不曾去过。据说犯人居住的环境要恶劣些。在监牢的另一个走廊里,挂着一排在这里曾经关押一些政治犯的大照片和简介,那些照片是对过去白色恐怖的倾诉和鞭笞,看了那写政治犯的介绍,心里突然有说不出的感愤:
柏杨,1968年3月,名作家柏杨(郭衣洞)被捕理由是在《中华日报》翻译《大力水手》联欢漫画中出现父子竞选总统演讲,柏杨幽默地翻译为“全国同胞们-----”遂被控参加匪谍组织遭起诉。幸经旅美学人孙观汉等人在海外救援,至1979年出狱。狱中写作《中国人史纲》等著作,出狱后有《柏杨版资治通鉴》等大部头作品。
高一生(1908---1954),嘉义阿里山,邹族。高一生系日本统治台湾时,计划栽培“模范蕃”,台南师范毕业后,先后担任阿里山警察和乡长。擅长写日文俳句和词曲创作。《春之佐保姬》、《杜鹃山》、《移民之歌》是他的代表作。高一生任乡长时,因族人参与228包围水上机场,后来又有地下党成员潜藏阿里山区,引起后来国民政府实施“山地清乡”;高一生和泰乐信、瓦里(林瑞昌医师),南北两位率先提出“原住民自治区”的菁英,同遭逮捕枪决。
崔小萍,山东济南人,中国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毕业。1947年随上海观摩演出公司来台公演,1949年因中国易帜而滞留台湾。1952年起,在中国广播公司任导播、导演,制作七百多部广播剧。1968年被捕,1969年5月12日被判无期徒刑,1970年6月23日改判14年有期徒刑,1977年减刑出狱。崔小萍著有广播剧集《芳草处处》、《受难曲》、《第二梦》,以及《表演艺术和方法》、《崔小萍狱中记》。
对于崔小萍的介绍没有罪名,只有判决和主要成就。这个简介多少令人茫然,没有罪怎么可以判到无期徒刑?但看了上面催小萍的话,那是一段具有哲理的语言葵鼠,让我们有所悟:
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似的,我还是个孩子,没有战争,没有党派闹事。我没有坐牢,我的光明前途并没有失去。但是,一切,已不是过去-----但是,必须过去。
郑南榕(1947---1989)因父亲是福州人,所以他自称“福建台湾人。”1966年考入成大工程科学系,因志趣不合,与翌年重考辅大哲学系,与叶菊兰结识,转入台大哲学系,后结识殷海光,因拒修“国父思想”而放弃毕业。1980年帮周清玉助选,后以自由作家身份帮党外杂志写稿。1984年创办《自由时代》系列周刊(共22张执照),以“为你争取百分之百的言论自由”为号召,并以“五一九绿色行动”,抗议戒严,组织“二二八和平日促进会”,平反二二八,公开主张“台湾独立”及推动“新国家运动”等。1989年,高检处以其刊登许进揩《台湾共和国新宪法草案》为由,发出“涉嫌叛乱“传票,他拒绝出庭,以“国民党抓不到我的人,只能抓到我的尸体”,在杂志社“自囚”71天;4月7日,当局欲强行拘提,他自焚殉道,享年42岁。除《自由时代》周刊外,留有《时代观点》一、二、三集。
郑南榕说:枪口之下,我们依然争取百分之百的言论自由。
以上部分相关争取民主,反对戒严的民主人士还有很多,不能一一介绍。我们出到绿洲山庄,在绿洲山庄大山的峭壁上,还留着当年国民党统治时期“反共复国”四个醒目大字。忽然感到历史的滑稽,当年的国民党没有反了共,也没有复了国。历史到了今天,我们当年对台湾“谈虎色变”的人们,却这样大摇大摆地来到了台湾,来到了绿岛之上观光了。
再说上面介绍的除却作家柏杨,是我们熟悉的,还有一个人就是民进党人吕秀莲。因为匆忙竟没有拍下有关她的资料,但我们知道她曾是台湾陈水扁麾下的台湾副总统。因为大陆媒体曾有一阵猛批要台独的吕秀莲,批了很长时间,很多人并不知道吕秀莲何许人也。只知道她在搞台独。这点是不是大陆媒体政治太浓的特色,我们就不知道了。忽然有一天,一位作家朋友告诉我说,你知道吕秀莲是干什么半身死灵?我说不知道,只知道她搞台独。她是台湾的副总统!我说,我总以为她是个台湾老板!从这里我对吕秀莲有些了解,她也曾经是一位争取民主的民进党领袖人物,为此也被作为政治犯关进绿岛监狱;吕秀莲也是一位女作家,曾经出版了两部小说集。离开绿岛后,我们住花莲县,晚上看台湾新闻,正巧一条新闻正在说吕秀莲。吕秀莲没有出镜,出镜的是吕秀莲老公,一个看上去很是本分的男人。他们两口在台湾开了一个饭店,在什么地方开的饭店,没有弄清楚。他老公告诉媒体,说他们只想好好干自己的事情,不愿意有别的事情打扰他们。他说得十分诚恳。台灣的民主可見一斑。當领导人就是享受领导人待遇,不當领导人了就是平民百姓。這應該也是一種文明的體現。期間看了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白岩松一本《岩松看台灣》,說到台灣人們習慣當志工,志工就是志願者,台灣的志工和大陸不一樣的是,大陸是青年人吴文献事件,台灣是各階層人士都有。他們很平等,做善事不分大小,只要你願意付出,都會受到尊敬。即便是领导人馬英九來當志工,不會比一個老大媽做志工,獲得更多的尊重,因為善良是不分高低貴賤的。而無數的善良,會使一個社會更平等,更健康,更和諧。
朝日温泉
來到綠島,朝日溫泉不得不去。
朝日温泉仍然面临太平洋大海,青色瓦当的建筑,古色古香;阶梯式的几个温泉,在露天之下。还有的是古朴的凉亭和木制栏杆,紧倚着海边。夕阳映照之中,整个风景十分地美丽。朝日温泉是世界三大著名海底温泉,它们分别为意大利西西里海底温泉,日本九州海底温泉(又说日本北海道海底温泉),再就是绿岛海底温泉。绿岛海底温泉的泉水出露点是潮间带的珊瑚礁岛,泉水来自附近的海水或地下水渗入地底后,经由火山岩浆库加热所形成,属于火成岩区的温泉。
来一次绿岛不容易,泡一泡海底温泉更难得了。
海底温泉水不是很热,当天泡的人也不多,有那么十多人。中间一个池子稍热,身上可以泡出汗来。游泳也不能,水很浅。和海相连的有一片温泉水区域,那里想必水深一点。不知道什么原由,被封了,我们只好在离大海较远的池子泡。温泉水暖洗嶷骨。我们并没有真的要洗泡,主要是对海底温泉的感受。泡在温泉里,看夕阳把浅浅的海滩映成金黄色,岸上的景观,欲暗还明地拉长着的阴影,交织着延伸;青色的瓦当,也半明半暗地有了油画一样的氛围;如果静静地坐在泉水里,听大海的涛声,轰然地响彻;海面上绿色的浪卷起雪浪花,滚滚卷来,又退下去;复又卷来。往返不停地拍击着海岸。此情此景,我们就想起毛泽东的诗句:卷起千堆雪。何止千堆呢?每一次的海浪撲向岸邊,都卷起千堆萬堆的雪,千萬次地卷來,千萬次地退去;那其實是生命的湧動,在這裏,我們無不感受着蒼桑之無限。
太陽落下去了,夜色彌漫着綠島。身在遥遠,卻想知道,這裏是否就是天涯海角呢?那麼。我們在哪裏,我們應該在哪裏?
六点半钟,导游袁先生带着车准时到了温泉节我们回宾馆,我们余兴未尽地走出朝日温泉,冲洗、穿衣,离开了又有些依依不舍。
绿岛的夜
綠島的夜很寧靜。在綠島没有城市的公共汽車,也没有太多的燈紅酒綠的喧鬧。綠島主要的幹道是一條環島公路,大部分的人家都以摩托車代步,騎摩托車,環島跑一圈,只需要45分鐘。綠島的居民也不太多,大約三千人左右。晚上,我們沿着白天看好的線路,到方便店去買點東西。从我们住的统祥饭店到环岛公路上,要走过一段不十分平坦的旧水泥路,路的两边是农民们的菜地和庄稼地,那些菜地和庄稼地并很大,也不是一望无垠,地块不大,也很琐碎,一小块一小块的地里,散发出幽幽的清香来。还有的是岛上人们居住的房子或一家两家汽车维修店,店也早早地关门了,屋子里的灯光透出来,给夜色增添着亮度。环岛路两边有一段也是两边住着住户,我们从房屋間穿過,那些房屋都不很高大,也就是一家一户的小楼房,楼房多是一些个体形式的旅店,以供来岛上旅游的人们吃住。路上也很清淨,几乎很少看到有来往的人群,偶有一輛摩托車駛過,很快消失在夜色裏了,街路兩旁也有居民們在門口乘涼。晚風夹杂着海水的气味吹来,温热里有几分的惬意。
走过居民区后,就可以看到一片开阔地以外的太平洋海了,海很远很缥缈,隐隐约约的与夜色溶在了一块。大约二十分钟或者四十分钟,我们来到了岛上的便利店。其实,这里应该是绿岛的商业区,几百米长的道路两边,大约有二十多家小商店,这儿应该是绿岛最为繁华的地段了。大多的商店里还灯火明亮,我们走进一家唐师傅点心店,点心店没有人,有很多种点心,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在看店。他向我们介绍说,这店里的点心都是他亲自制作的。点心种类大约有几十种,我们便品尝便和店主讲价钱。那些点心味道很好,我们一个一个地品尝,很满足,说好第二天来买,却没有去。倒是宁夏的徐淑静俩人去了。我们进去几个商店,买东西的人很少,仿佛整个岛上的这个商业区,这个晚上专门等待我们几个大陆客的来临。在另一家食品店里,我们看到柜台一边,有几种旅游印章,赶快掏出包里的本,每个章都印到本子上,这是我们到绿岛上的标志。不过那些印章图案简约却很有味道。有几枚刻鹿的图案,鹿在绿岛为三宝之一,据导游讲,养鹿给绿岛居民带来很大经济收入,岛上的鹿多出口韩国等地,后因为一种疾病所止,鹿就无法卖出好价钱,人们养鹿少了下来。我盖印章有一枚为“绿岛三宝”,鹿、龙虾、椰子蟹。有几枚刻着“绿岛之旅”或“绿岛天气好热”“绿岛风情之旅”字样,图案简约一尾鱼,一座灯塔;都是绿岛的风景和特产。还有两枚印章上刻绿岛地形图或称为绿岛旅游图,上面把绿岛的所有经典都明白地标在上面铁中棠,山、公路、海上风景、岛上景观和哪些风景位置一一标得很清楚。是一幅非常明白的导游图。
统祥饭店
绿岛下榻统祥饭店,是一个较为陈旧的建筑了。在绿岛也算得上中等的饭店,在台湾这么多日子住宿,要算统祥饭店标志明显,它的四周、没有高大的建筑物,后面只几座平屋,也显零乱陈旧,几片菜地倒也绿色盎然,一条道路是大道弯进来,百十米长的路,水泥加沙土路。饭店前面是一个停车场,也是我们一路下榻,较为宽阔的停车场查克诺里斯,停车场除却那辆从码头载我们来,又载着我们到绿岛去观光的中型面包车,别的就没有车了。有的是一排摩托车停在那里。绿岛汽车不多,人们出行大多骑摩托车。饭店院子有一座偌大的凉亭,不是蒋介石所喜欢的那样的凉亭,是可容纳二十几个人的亭子。晚上,没有出去的人就坐在亭子间的长木凳上聊天,亭子的后面,就是绿油油的山和高低不平的开阔地,开阔地生长着岛上的绿树和植物,植物和树我们都不认识,只是感到这里的天气虽然热,空气质量真的很好。坐在亭子间聊天,是很享受的。大家一直很晚才回房间睡觉搜前途。来到绿岛的每个人都兴奋呢。第二天下着雨,我从海边回来,离去的时间还早,雨下得不停,我坐在亭子的凳子上,写下一点感受,听着雨打眼前芭蕉,心里面升腾着浓郁的 诗意!……
晚上自然比城市宁静,也自然得多,打开窗户,有清新的空气扑进来,绿岛上自然黑黢黢一片,有微弱灯光闪烁,仿佛传说里明灭的渔火,又仿佛这岛在摇晃着,正想《绿岛小夜曲》唱的那样: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啊摇-----歌词作者据说是当年一位囚徒,他一定是在这样的月夜无法入睡,仰望星空,天倾斜着,感到小岛的摇晃,才写出那样的名歌词来。
统祥饭店经理是四十多岁的女同志,我们来的时候,她亲自在饭店迎接,对大陆来到的客人表示着一种热情。统祥饭店房间不是很大,有点窄小,仍然是很干净,虽没有一路上的饭店好,大家还是满意,因为大陆来的旅游团,在绿岛能住一晚上的不多;能来的也就当天来当天就离开了,我们一行能住一晚上,当然有满足的感觉。第二天,天下着雨,我们坐车离去的时候,那位女经理率饭店服务人员来到门口,招手给我们送行。离开绿岛几天了,我仍在想着统祥,也说不清,那么多好的饭店没有怀想,偏偏怀想统祥饭店。
离 去
离开绿岛的时间定在十点钟。我们几个去看大海,昨天虽然坐着面包车也看大海,主要以看岛上景点为主,对大海的观赏还是粗糙一点。很想认真地观赏一番大海才是。大海很近,大约十多分钟就到了。
海滩没有别的人,只有我们几个人在海边的沙滩上前行,拍着照片。我就想到那次我到广西北海的海滩去,那里有着一栋栋漂亮的别墅,海滩上人来人往,热闹纷繁;海水里男男女女的成双成对地在泡海水。这儿海滩异常寂寞,大概大海不管那么人多还是人少,不管寂寞和热闹,扑向海滩的浪总是永不停息地卷来,哗啦哗啦的涛声总也不绝于耳。
在沙滩上我们捡起了贝壳,一个个漂亮的贝壳藏在沙滩里,露出个尖顶,仿佛在探头探脑,还有的就赤裸裸地躺在那里,等待着我们的来临,和它们做朋友呢。一个贝壳也似乎是一个世界,可以讲述出一个凄楚或者欢乐的经历。那经历一定很美丽;不然每一个贝壳都那样让人赏心悦目。捡贝壳,自然也唤起一点童心。
沿着海滩走去,海浪不时地扑到脚下,有几次不注意,海水就漫溢过脚脖,海水灌进鞋里,鞋和袜都湿了。就干脆脱掉鞋袜,赤脚走进海水里。让太平洋的海浪冲击着,感受着大海赐予的韵味,面对着一望无垠的蔚蓝,真的无法想象到它那不停息的力量来自何方-----就想到普希金的《大海》:大海啊,你这自由的元素……雨下的大了,我们离开真有些依依不舍。十点中准时离开绿岛,心里面就有了对这儿依恋的心境。
在离去的船上,我感到那绿岛整被一片蔚蓝拥抱。尔后,绿岛就萦绕着我,记起一首写绿岛的诗:
闪耀的岛
怡然地
被一片蔚蓝拥抱
生命的韵律
随时光流流长
时时闪耀
闪耀着银白的圈
洒遍了绿色的香料
洁白的披肩
在风中舞蹈
这闪耀的岛
自然的炫耀
爱心的祈祷
作者简介
张栓固,曾在《莽原》《奔流》《北方文学》《小说家》《人民日报》《中华散文》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出版作品集《传说的四重奏》《冬夜》《精神之树》《消失的记忆》等。
绿岛散记
欢迎您的阅读~



稿


1.诗歌自选3-6首,古韵5-8首,不超过160行,散文1000-2000字,小说3000字,书画作品5~8幅,由编辑择优刊发。
2.请以word文档附件形式发送,附个人生活照片并个人简介200字以内。
3.所有作品需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文责自负。
投稿邮箱:marry2000125@qq.com
微信号:ll1052693111
组织机构
总顾问:侯宝乐、王月山
名誉顾问:于长英、房卫国
顾问:邓琼、岩波、白良、宋仕敏、茂树、万友、德云、张金富
总编:雪青
执行总编:水墨子
主编:宏图
副主编:原始森林
编委:刘庆珍、雨幕、海畔、张玉山、子涓
朗读指导:孙建华
策划:丁东云、邵国福
名誉社长:唐晓、秀敏、董咏、李宝贵、诸葛瑞英
社长:刘荷花
副社长:赵宏图、山人、雨露、陈志杰、春明
秘书长:刘宝兰
常务副秘书长:张敬、侯爱军
副秘书长:雨幕
理事:王志霞
本期制作:雪青
海河文苑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