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稻共作综合种养之江西模式-盱眙生态龙虾养殖技术
小龙虾是目前我国养殖规模较大的淡水虾类品种之一。虾稻共作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水环境,在稻田里既种稻又养虾,实现虾稻双丰收,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易操作、风险小的特点。稻田生态环境中丰富的天然饵料生物和有机质,不仅降低了小龙虾的养殖成本,而且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小龙虾在稻田中清除杂草和害虫的同时,为水稻松土,在最低限度影响水稻产量的同时生产出低残留或无残留的稻谷。虾稻互利共生,可使稻田的生产潜力和效益得到发掘,实现一田两用、一水两用,有利于农民增收。2017年我们在彭泽县太泊湖的虾稻共作基地进行了虾稻共作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情况总结如下。
一、养殖情况
1稻田条件
稻田2块,面积分别为35亩和40亩。稻田选在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无污染、保水性好、排灌方便、雨季不淹、旱季不涸、底泥为壤土的田块进行。
2稻田改造
(1)虾沟:在稻田四周距埂面2~3米处开挖环沟,环沟不宜太宽,沟上端宽3~4米、底端宽1~2米、沟深1~1.5米、坡比1∶2.5,沟太深不利于种植水草,小龙虾在沟底时也容易缺氧。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高、加宽、加固田埂,田埂高于田面0.5~0.6米,埂宽0.8米,田埂加固时的泥土要进行夯实,以防小龙虾打洞后在雨天发生田埂坍塌。进排水口分别建在稻田两端,进水口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设置60目筛绢网布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鱼类及其鱼卵进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排水口设置40目密眼网罩,防止小龙虾潜逃。
(2)防逃措施:用塑料薄膜在田埂四周内侧形成防逃围栏,围栏埋入地下30厘米,高出田埂70厘米,用竹桩固定,竹桩置于围栏外侧,桩距1.5米。
3种养准备
(1)清塘消毒:2017年3月2日使用生石灰干法清塘,用量为100千克/亩。3月5日向沟内注水80厘米,使用茶粕消毒,用量为25千克/亩,使用前加5%食碱用水浸泡2~3天,将浸出液稀释后泼洒至沟中以杀灭野杂鱼和敌害生物。
(2)施肥:2017年3月20日将充分腐熟的猪粪肥堆放于环沟四周的水边,每亩环沟的堆肥量为200~300千克,底泥多则少投,少则多投,肥料适度肥水后可以培育出底栖饵料生物和水生植物等天然饵料供小龙虾摄食,以降低养殖成本。
(3)水草种植:环沟内采取伊乐藻与苦草比例为4∶1混种的方式,伊乐藻的种植期在11月-翌年2月,宜每间隔2米种植一簇,苦草的播种期在2-3月,水草总覆盖面积占环沟总面积的40%左右,呈点状分布,以利于沟内水流通畅。
4虾苗放养
2017年3月27日,选用本试验基地繁育的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活动能力强、无伤无病的虾苗放养,放养量为6000尾/亩,规格为120尾/千克。虾苗进入地笼后应及时起虾,防止虾苗产生应激反应王俪桥,虾苗放养前用4%的食盐水溶液浸泡消毒10分钟左右。
5日常管理
(1)投喂管理:饲料投喂要求做到“三定”,即“定时、定量、定质”。采用多种饲料轮喂方式,提高小龙虾的消化酶活性,促进生长。前期主要以腐熟的农家肥肥水和投喂人工饲料为主,中、后期主要投喂水草、麦麸、饼粕、豆渣和人工配合饲料。成虾养殖阶段,每月投喂1次水草,投喂量为100千克/亩;动物性饵料每天投喂2次,每次为3~5千克/亩;农副产品和人工配合饲料每天投喂1次,投喂量为虾总重量的1%~3%,均在傍晚投喂。定期在饲料中加入免疫多糖和多种维生素有利于小龙虾体质的增强,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2)水质管理:水质管理必须满足小龙虾和水稻的生长,水位通常是“前浅后满”、水质为“前肥后瘦”。4月中旬以后,稻田水位逐渐提高至50~60厘米,使稻田水温稳定在20~30℃,以利于小龙虾生长,避免提前硬壳老化。要求水中溶解氧≥4毫克/升,pH 7.5~8.5,每20天泼洒1次EM菌等生物制剂,分解、吸收水中有害物质,以改良和调控水质。
(3)病害防治:稻田生态环境较好,小龙虾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较强,小龙虾发病率较低,一般采取疾病预防为主,从提高虾体质、改善和优化环境、生物防治疫病、生物改良底质入手,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有效并持久维护好水质,不仅预防虾病,还可以增产增收。
(4)田间管理:晒田要坚持轻晒或短晒,即晒田时,使田块中间不陷脚,田边表土不裂缝和发白。田晒好后及时恢复原水位,晒田时间过长,对稻田中的虾苗有伤害作用。如发现虾苗有异常反应时,应立即注水。施肥要坚持“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在插秧前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发酵腐熟的有机粪肥1000~1500千克。追肥主要选用叶面喷施生物肥、生物钾肥、有机液肥和沼液等,可以追施1次尿素和过磷酸钙,严禁使用氨水、碳酸氢铵、硝态氮肥和以硝态氮肥作基肥生产的复(混)合肥作追肥。
6捕捞
成虾采用地笼捕捞,地笼网目规格为1.5~2.0厘米,捕大留小,现代军阀轮捕轮放。第一茬虾捕捞从4月底开始,到6月上旬结束;第二茬虾捕捞从7月底开始,到9月底结束。4-6月捕捞时一般在傍晚沿环沟放置地笼,每隔6~7小时收虾1次。7-9月气温较高,应每隔4~5小时收虾1次,防止小龙虾在虾笼中缺氧死亡。
二、养殖结果
1.放养及产出情况(表1)
2.经济效益分析(表2)
3.利润、投入及产出情况(表3)
三、小结
1.水草除了为小龙虾提供植物性饵料,还可净化水质和成为虾蜕壳的隐蔽物。种植水草是虾稻共作中的重要环节。养殖过程中保持适量的水草覆盖率,有利于稻田养殖优良生态环境的维持,为小龙虾的稳产和高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2.每日坚持多次巡池,检查水稻的生长情况,及时补苗、晒田、施肥、追肥,使用生物制剂预防、控制水稻病虫害;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完好,观察水质变化及虾的活动、摄食和生长情况,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及时采用改良水质和底质的方法预防虾病,为稻田的稳产和高产提供重要保障。
3.小龙虾有掘穴习性,夏季水温过高时常掘洞穴居,小龙虾的体重会减轻,品质及成活率会下降,适当放大地笼网目规格及时起捕达到商品虾规格的成虾,腾出空间让幼虾快速生长,捕大留小,轮捕轮放,是小龙虾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
4.水位管理必须满足小龙虾、水稻生长的共同需求。夏季水温过高会促使小龙虾转变成为生长较慢的红壳虾,导致商品虾规格偏小,成活率降低。水温过高还会导致小龙虾的饵料系数升高,商品虾的品质下降。高温季节时及时调高水位、降低水温,保证虾、水稻的正常生长,是稻田综合效益提高的重要措施。
5.虾稻共作将水稻、水产两个农业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以发掘稻田生产潜力和效益的生态生产方式,有效地利用了我国农村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降低了稻田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实现了虾稻双丰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合理的虾稻共作方案,不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可降至最低,还能生产出低残留或无残留的稻米。虾稻共作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易操作、风险小的特点,投入与产出比接近1∶3,是小龙虾养殖效益较好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
江西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方磊 曹烈 王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