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关注!香港《大公报》又展示了天水的这些元素~-天水发布
版面预览
?南郭寺古木三绝
稀─本氏卫矛
南郭寺的“稀”指的是倾倒在房顶的本氏卫矛。“本氏”是它的品种,卫矛树一般是生长在长江流域的矮小灌木,这一类的小灌木最多长到3米左右,而在南郭寺的这棵本氏卫矛却长成达18米的乔木。相传是由一位本姓僧人在两百多年前从南方移植过来的,现时变成了物以稀为贵的宝树,具有辟邪安宅的作用。
古老─春秋古柏
寺中最古老的当数寺庙中间由青花砖围起来的,同根三枝的春秋古柏,它由向北倾倒的两枝以及南边的一枝所组成,学名侧柏。1987年北京园林专家通过测定发现这棵古柏距今有2500年的生长史,与孔子和释迦牟尼同时期,所以称之为“春秋古柏”。杜甫的诗句“老树空庭得”指的便也是这棵古柏,现时这棵古柏仍然生机盎然,不老不枯。
奇─龙爪槐
寺中的“奇”指的是龙爪槐,是一棵槐树的变种植物,高达12米,树龄两百多年。这棵龙爪槐除了长得高,其树形也很奇特。游人可以在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出三个不同的动物形象,包括龙、鹿、蛇,如图中就如一隻盘踞而上的龙,上方的树枝分为两个枝杈,好似龙张着的嘴,而前方细散的树枝像是龙头上的角,中间的三角形空洞像是眼睛。
?宝兰通高铁 甘肃旅游涌人潮
【大公报】实习记者邹长婷、黎悦知天水报道:全长401公里的宝兰高铁于7月9日通车后,让乘客以三小时从西安抵达兰州,大大缩短了往来西北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交通时间,通车满月已为甘肃省带动人流,共发送旅客102万人次。8月1日,“范长江行动──2017香港传媒学子甘肃行”採访团走进旅游资源丰富的天水市,受惠于宝兰高铁通车徐明朝,天水的伏羲庙、麦积山石窟和南郭寺等多个景点的参观人数明显上升,能为天水乃至甘肃带来旅游商机。
据媒体报道,宝兰高铁开通运营一月来,客流持续走高,逐日攀升,共发送旅客102万人次,兰州铁路局总调度长王大林说:“宝兰高铁开通以来,从兰州前往天水、西安、上海、北京、广州的旅客增幅明显。”
作为羲皇故里,天水市不但吸引各省市民前来祭祖,继2014年推行“两岸共祭”后,更引来不少港澳及台湾同胞特意前来,拜访伏羲庙祭祖,每年参观人数达60万。天水市博物馆职员阎鹏飞向学子表示:“伏羲作为三皇之首,是全球华民的祖宗。在宝兰高铁正式营运后,无疑为伏羲庙带来更多人流。”
充足设施配套招待游客
被问及旅游承载力,阎鹏飞认为天水是西北的大城市,市内有充足的设施和配套招待游客。他又补充,“每年伏羲大祭,我们都会实施‘前进后出’,疏导人流”,以此确保来访者能观赏文物、拜祭伏羲之馀,现代强者录也能避免庙内地方因人流过多而败兴。
除了伏羲庙,具千年歷史的南郭寺同样受民众欢迎。高铁开通后,吸引了不少陕西市民远道而来,一览南郭寺的参天古柏。景区讲解员范雪玲指出,在高铁开通后,从兰州和西安来的人比较多。
从陕西到南郭寺参观的李先生表示:“有了宝兰高铁以后方便了不少,以前要从陕西到天水至少要五个多小时,但现在只要两、三个小时。这大大的方便了我们旅客,相信以后会更常来这边。”天水的原居民范小姐和熊先生也表示:“自从宝兰高铁开通了之后,来南郭寺的人明显多了。相信高铁对这里的旅游业是有正面作用的。”
高铁交通带动旅游经济
天水的著名旅游景点麦积山石窟同样受惠于宝兰高铁的开通,参观旅客人数明显上升。麦积山的讲解员李欢表示,现在虽然没有确实统计,但旅客在高铁开通之后上升是很明显的。被问到旅客主要来自哪些地方时,李欢回答:“外国的旅客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如韩国、日本等等;而内地的旅客则各地都有。”
麦积山石窟的考古室副主任张铭先生补充:“交通带动旅游业。以前旅游受限于交通,经济也是受限于交通。有了高铁,来天水的人肯定多了。”
市民生活融入文化遗产
【大公报讯】实习记者吕杏莹、陈家浚天水报道:8月1日,“范长江行动”学子们走进“秦州八景”(秦州为天水古称)之一的南郭寺,有逾千年歷史的南郭寺内超过千年古树有六十多棵,因而被名为“南山古柏”,更为歷代文人墨客所吟颂,杜甫游南郭寺时也赋诗道:“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除了景点外,南郭寺也是天水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到访可以了解歷史文化外,还能够把生活融入到文化遗产中。学子们便在寺内遇见带学生来写生的天水当地艺术老师冯梅溪:“我平常每月也会带孩子去这些景点写生的。我觉得画画不是教技法,而是带他们去亲身感受了解歷史文化。而且每一个人画的也不一样,只着重是不是用心去感受。对比起只在课室上课,会更深入明白。”
冯梅溪认为,南郭寺甚具歷史及文化价值,许多诗词作品如杜甫诗句曾吟颂此寺,环境充满书卷气息;且从不同的角度观赏南郭寺亦有不同的韵味及体会,如从旁边看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晚上看则又有另一番风味,是个能作为教育及薰陶的好地方,为拥有着极高文史价值的景点。他也指出,南郭寺值得尽力以维持原状为本或就文化需要而修葺及扩建。
冯梅溪小时候常会去南郭寺:“小时候这里没有桥跟太多建筑物,那时候还要渡河爬山到南郭寺,当作是一种小旅行,也是一份回忆,希望能把这种文化带给下一代。”
?百年四合院成文创基地
【大公报讯】实习记者黄文华、李思颍天水报道:天水市一个小巷的尽头,有一间已有百年歷史的四合院“贾家公馆”,自2016年起,这里建立了“天水66号文化创意园”,据悉该园已有46个艺术家及企业进驻。
营运总监张艺波表示,园内是一个结合文化、互联网、旅游、金融和科技的创业平台,为艺术创业者提供由设施、创业培训至寻找资金等一站式服务。
张艺波指,园区更希望能够把天水的文化艺术传播出去,园内有不少传统文化艺术创业者,例如赵泥人工作室等,透过网上平台和实体空间的结合,“让文化变得落地,让大家看得着,摸得着”,就有更多人认识这些艺术家,以促进传统文艺术的推广。
其中一个在园区开设工作室的平面设计师秦玳在去年10月进驻文创园,他表示,西安的总公司想在天水设立分部,并认为该园区的环境不错,因此进驻这里。
谈到文创园对他们的帮助,秦玳指,作为刚成立公司,文创园帮他们拓展人脉,“在这里可以认识到政治家和商家,有利公司的商贸发展”。他也指,园区既有宁静环境,亦能接触各类型的艺术家,例如造陶艺和泥人的艺术家等,透过跟他们交流,就能刺激他们创作灵感。
?麦积山保育 预防胜于治疗
【大公报讯】实习记者郭梓靖、刘杏琳天水报道:位于天水的麦积山石窟,以高142米悬崖峭壁的过百个洞窟及过万尊泥塑石雕闻名,每年吸引过百万名游客,但文物保护亦面临很大挑战,到访的“范长江行动”学子就此採访石窟考古室副主任张铭。
学子们担心石窟的结构会否因地震受到破坏,张铭表示,整座麦积山的结构能抵抗8级地震。而石窟真正面对的挑战是降雨量高的问题,该地区的相对湿度平均在70%以上。潮湿的环境会令石窟内的壁画剥落,佛像雕塑的内部组织会被破坏,洞窟出现渗水问题。潮湿的地理环境对文物的伤害实在很难完全避免,讲解员屈小姐说:“潮湿的环境对泥造的雕塑伤害十分大,所以石窟内会建有抽湿机,尽量保持环境乾爽。”
铁丝网护雕塑防湿气侵害
张铭说,目前石窟主要是以预防性保护为主要方法,与以往对受损害的文物作抢救性保护有所不同,自从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后就採用了严谨的监察,并制定了不同的标准,当指标出现预警,就会对文物作出相应的工作,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做好保护措施以取代传统方式,这“预防胜于治疗”的措施正正可以避免文物遭到破坏。张铭也称,维护时亦会注意以当地的原材料保养雕塑。
有学子注意到,石窟是以紧密的铁丝网保护雕塑,有别于一般博物馆用的玻璃材质。讲解员屈小姐解释因为天水当地的气候比较湿润,而泥塑对湿度是十分敏感。如果是以玻璃作保护,那么在降雨后,石窟中的水分不易蒸发。石窟用的是铁丝网,这既可以避免了雀鸟对泥塑的破坏,又可确保大雨后的水分容易被蒸发。
版面预览
?一改刻板印象 感受甘肃多元
“甘肃不是想像中的荒芜之地,天水人文气息浓厚,陇南自然风景优美,此次活动让我了解甘肃的多面性。”香港中文大学传媒学子黎悦知说。有如此感受的不止她一个。学子们在参加了“范长江行动”后,对甘肃的原有印象都大为转变,探访“陇上江南”的天水和陇南之行,使大家的甘肃印象变得更多元了。
天水境内伏羲庙、麦积山石窟、南郭寺等文化古蹟及自然景观众多。人文始祖伏羲创画先天八卦、造书契、结网罟、置嫁娶……使学子们感受了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麦积山石窟与秀丽景色相互映衬,第133号窟中的“东方微笑”小沙弥,吸引无数观者驻足。相较于香港的繁华匆忙,这个深居内陆的城市给予学子们浓厚歷史气息与人文修养。
陇南以风景秀美著称,出色的电商扶贫模式、特色农业和乡村建设又为陇南增添新的色彩。香港学子们用切身体验感受陇南人民的淳朴和智慧,他们借助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开拓出因地制宜的农民致富之路,实现了“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康县悠久的桑蚕养殖歷史,有1300馀年树龄的老桑树见证了茶马古道曾经的繁荣景象;而走进花桥村、何家庄村、朱家沟、桂花庄等美丽乡村,藉优美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生态建设等。
在甘肃行的实地探访中,香港学子们用自己的脚步走过祖国内地的土地,用笔触描绘出全新的甘肃,增进了对内地的认识。
小天推荐阅读▼
▲凤凰网推出专题,介绍天水伏羲文化和公祭伏羲大典~
▲天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今年9月全部取消药品加成
▲2017绿色及可持续发展麦积山论坛在羲皇故里天水盛装开坛
▲天水国际陆港发展战略规划获批复,总投资约50亿,坐标三阳川新区
▲@所有游客,乘高铁游天水半价景区及优惠酒店名单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