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军阀被遗忘的“巴基斯坦之父”与他的空想地图-地图在线

被遗忘的“巴基斯坦之父”与他的空想地图-地图在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地图在线↑↑

巴基斯坦诞生在哪?有人说是在伦敦的一辆双层巴士里,有人说是在泰晤士河边的散步道上,众说纷纭中,似乎只有时间是确定的,即1930年代初。除此之外可以确定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在剑桥亨伯斯通路3号(3 Humberstone Road)的一栋寄宿公寓里,巴基斯坦(Pakistan)这个名字第一次被写在纸上。

(乔杜里·拉赫马特·阿里)
剑桥亨伯斯通路3号,这是乔杜里·拉赫马特·阿里(Chaudhari Rahmat Ali)留在一本小册子上的通讯地址,而这本名为《机不可失:我们生存还是永远灭亡?》(Now or Never: Are We to Live or Perish Forever?)的小册子则是他第一本著作,同时也是最广为人知的一部。Pakistan这个名字,是一个完全由拉赫马特·阿里自创的新词,在之后的岁月中,这个词被不断发扬光大,并成为了巴基斯坦独立运动的基础。
但是今天,对于拉赫马特·阿里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是陌生的。他为英属印度的穆斯林规划了一条独立后的道路,但却因为过于理想化而在论争中被人遗忘。他所热衷的基于信仰联合成国家的观点——拉赫马特·阿里称之为Dinia——现在看上去就像是一部笼罩着奇异光环的小说。
但拉赫马特·阿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还孤独地坚守着这份理念,而此时巴基斯坦已经成为一个战斗口号,为与他政治观点并不相同的人所使用,而拉赫马特·阿里,则在中伤与孤独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1951年2月3日因流感死于剑桥。

(拉赫马特·阿里的墓碑)
这一年的年末,伊曼纽尔学院的院刊刊登了拉赫马特·阿里的讣告,其中写道:
“这个籍籍无名而又孤独无助的人,是伊曼纽尔学院的毕业生,他影响了一件国际大事,而且还可能影响未来,甚至许多人的命运。也许我们不大可能把我们这座学院变成他的信徒或者好奇者们的朝圣之所,或者在游览指南上加上一句容易让人误解的话——“这座学院诞生了巴基斯坦的创造者”。如果一位导游在无意中听到这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一定会比我们今天在学院前庭听到的约翰·哈佛的故事要真实得多。“
1895年,拉赫马特·阿里生于英属印度旁遮普邦的一座名叫巴拉乔尔的小城。1918年从拉合尔的伊斯兰学院毕业之后,他去到旁遮普大学学习法律,最后又来到剑桥进入伊曼纽尔学院。拉赫马特·阿里的家庭对于宗教十分虔诚,他的父亲曾经告诉他,只有戒掉跳舞的爱好他才可以去英国。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拉赫马特·阿里,终其一生都坚持每天做五次礼拜。

(年轻时的拉赫马特·阿里)
1933年和1940年,他先后获得了剑桥大学的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1943年他又从中殿律师学院考取了律师资格。不过法律并不是这个满怀激情的年轻人最终的抱负,他希望投身政治,去构建一个国家。正如前面提到的讣告中所写的,“他一生为之奋斗的”是“在同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斗争中捍卫伊斯兰”。
在《机不可失》的小册子中,拉赫马特·阿里呼吁他的同道中人“同政治上的苦难与民族灭亡的灾难进行不屈不挠的宿命之争”,他深信“我们勇敢却无处发声的民族正在成为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供奉在祭坛上的牺牲品,我们的抗议和来自历史的警告不仅被非穆斯林、也被我们自己那些所谓的领导人轻率地漠视”。

(1947年的英属印度)
在这本小册子中,拉赫马特·阿里还提到了在印度宪法改革圆桌会议上达成的协议,他批评穆斯林代表团犯了不可原谅的失误,同意建立全印度联邦,而这将使得英属印度的疆域在印度独立之后可以得到完整保留。拉赫马特·阿里担心,此举将不可避免地使人口占少数的穆斯林生活在一个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国家里。
作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拉赫马特·阿里将目光投向了伊斯兰的早期历史,希望能从中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灵感。他发现先知穆罕穆德在伊斯兰的大旗下统一了阿拉伯各部落,而印度穆斯林也可以重组为印度之内的一个独立实体,不论他们的语言和文化有多不一样,都可以通过宗教信仰来确定他们的国籍。

(《机不可失》)
《机不可失》出版于1933年1月28日,在这本书中,拉赫马特·阿里提出了在印度次大陆建立单独的穆斯林领土实体的主张。这个实体最初被称为Pakstan,这个词有两重含义,字面上的意思是“圣洁的土地”(Pak在波斯语和乌尔都语中为“圣洁”之意),而另一方面,这个词还是印度五个穆斯林地区的首字母缩写:旁遮普(Punjab)、西北边境省(阿富汗/Afghan)、克什米尔(Kashmir)、信德(Sind)和俾路支斯坦(Baluchistan)。后来又加上了i,以方便发音。
同年,拉赫马特·阿里还创办了巴基斯坦国民运动,这个组织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使用了未来国家的名字。另外有一些比巴基斯坦国民运动更为成功的组织也把Pakistan作为自己的战斗口号,其中最著名就是由阿里·真纳领导的穆斯林联盟,而在未来他将领导巴基斯坦走向独立,并且将被尊为Quaid-i-Azam(伟大领袖)直到今天。

(巴基斯坦国父真纳)
与之相比,巴基斯坦国民运动更像是拉赫马特·阿里一个人的独角戏:他继续起草并精心修改他的小册子,然后从剑桥的寄宿公寓中将他们分发给印度和英国的知识分子以及报纸西川茂。他经常和通信者们激烈争论,最后连房东太太和秘书都和他吵得不可开交。
拉赫马特·阿里有着很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但是这个人既好斗又偏执——他总是害怕自己会被抢劫或谋杀。在访问巴基斯坦的时候,他坚信有人试图通过下毒置他于死地。拉赫马特·阿里还相信自己有治病的奇功,只要在病人面前背诵几段《古兰经》,病人的水痘就能痊愈。

(印巴分治导致1500万人流离失所)
这位“巴基斯坦的创造者”对巴基斯坦的建立并不感到高兴,反而将之称为“大背叛”,他还把真纳称作是“伟大的卖国贼”(Quisling-e-Azam )。毫无疑问,印巴分治过程中出现的暴力和流血事件令拉赫马特·阿里很是受伤,而来自命运的更无情的讽刺却是,在巴基斯坦诞生时的混乱中,他失去了祖先的土地以及和土地有关的财产。而这还不是最令他痛苦的,1948年4月,拉赫马特·阿里回到了巴基斯坦,不但没有被官方承认是国名的创造者,还被时任总理雅卡特·阿里·汗赶回了英国。他为之命名的这个国家对于拉赫马特·阿里的名字已经感到厌烦了。
拉赫马特·阿里为什么要反对巴基斯坦?在他看来,现实中的巴基斯坦扭曲了自己的最高理想,将之变成了一个可怜的缩小版(即使巴基斯坦在成立之初就已经包含了现在的孟加拉国、当时的飞地东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圣洁民族的祖国》这本书中,他描写并绘制了南亚次大陆上那些他认为应该实现民族自决的穆斯林地区。

(拉赫马特·阿里构想的印度穆斯林国家)
这些地区就像是漂浮在印度教海洋中的穆斯林孤岛,其中包括:Bangistan(大致相当于后来的孟加拉国),Osmanistan(位于德干高原)以及更小的自治的穆斯林地区,他将之命名为Haideristan, Siddiqistan, Faruqistan, Muinistan, Maplistan, Safiistan和Nasaristan(最后两个位于斯里兰卡),以及其他一些零碎的土地。
甚至连海洋也被重新命名:孟加拉湾被改为孟吉安海(Bangian Sea),现代军阀巴基斯坦濒临的阿拉伯海被称为巴基安海(Pakian Sea),拉克代夫海(Laccadive Sea)被改为萨费安海(Safian Sea)……
这幅地图也展示了领拉赫马特·阿里是如何规划巴基斯坦的边界的:不仅包括了克什米尔全境,还包括了穆斯林文明伟大和古老的中心德里(Delhi)和阿格拉(Agra)。
这个包罗万象的联邦拉赫马特·阿里将其称为巴卡西亚(Pakasia),但是更长被称为Dinia——这又是一个有双重意义的名字:不仅是India这个词的变形,还参考了波斯语中Dīn(意为宗教)的概念。

(印度宗教地图)
拉赫马特·阿里构想的这套依穆斯林/非穆斯林分配的联邦与西方式的由多个独立国家组成的联邦不尽相同,他的这套理念看上去更像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米利特制度(millet system,据《布莱克维尔政治制度百科全书 》:少数派群体并未集在某些地域时,一种所谓的“人身联邦制”可以作为地域联邦制的替代物。奥斯曼帝国实行的一种“米利特制度”,使其宗教上的少数派,继而是语言上的少数派有可能以某种自治的方式来管理他们自己群体的事务)的回光,每一个宗教社区在民事法律上都有一定的自治权(例如穆斯林的沙里亚法庭,以及印度教徒、基督徒、锡克教徒的类似制度)。
不过讽刺的是,米利特制度意味着一个统一的政治体系,这个体系应该覆盖整个南亚次大陆,而且超越所有个人和宗教,掌控一切。如果拉赫马特·阿里传递出的信息能够被完整地接收而不是被断章取义,那么他也许不会是那个地位不明的“巴基斯坦创造者”,而会在一个宗教自治的全印度联邦里被尊为“国父”,在这个联邦中,既有穆斯林、也有印度教徒和其他信仰的其他宗教的国民。

(印巴分治中作为穆斯林祖国的巴基斯坦被分成了东巴基斯坦——即现在的孟加拉国和西巴基斯坦——即现在的巴基斯坦两个部分,然而依然有大量的穆斯林生活在新的印度联邦里,而也有很多印度教徒生活在两块巴基斯坦领土之中,从而导致了大规模的移民和暴力,大约有25000-1500万人死于边界变更导致的冲突之中。土邦也不得不在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者选择独立之间做出选择,比如最大的土邦海德拉巴,在拉赫马特·阿里的地图上被称为Osmanistan,最初就选择了独立。然而海德拉巴有85%的人口是印度教徒,而其统治者尼扎姆则是穆斯林。印度政府对新联邦内存在着这样一个有潜在不可预知性的国家当然不会感到舒服,于是在1948年吞并了海德拉巴。查谟和克什米尔的情况则与海德拉巴正相反,当地有77%的人口是穆斯林,但是当地的统治者Hari Singh却是印度教徒。人们曾经预期他会同意加入巴基斯坦,但是分离之前的一场暴乱却导致Singh向印度请求军事援助。印度接受了请求并且控制这个邦的大片区域,剩余的部分则处于巴基斯坦的控制之下,这使得这个地区主权归属直到今天都不明确。巴基斯坦也发生了分裂,1971年巴基斯坦内战爆发,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为孟加拉国。)
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发生。拉赫马特·阿里和所有的朋友都日渐疏远,最后在孤独中死去了。据报道,他死时,只有印度皇家地理协会的Ezzat Abu Hindia博士陪在身边。
伊曼纽尔学院出钱把拉赫马特·阿里埋葬在了剑桥的新市场路公墓。不知是出于对“国名之父”的悼念,还是因为感到对他有所亏欠,总之巴基斯坦政府向学院支付了埋葬拉赫马特·阿里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