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极品仙人藻井:头顶上的学问-西瓜文摘

藻井:头顶上的学问-西瓜文摘

井中有水,水火相克,这个简单的道理,却启发了一项建筑绝学——藻井。在中国人看来,屋顶不只有遮蔽天空的作用,它还是“技艺载道,道艺合一”的舞台。一架架古代藻井,一处处美丽天花,承载的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建筑观。

隆福寺正觉殿藻井
“童年时,我曾进入到北京的隆福寺的毗卢殿,仰望过那精妙绝伦的藻井,一瞬间,也曾闪过念头,那就是下次再进去时,要把家里那只手电筒拿来,好看得更真切一点,但后来我再不曾进去过。到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整个隆福寺,包括那毗卢殿,那奇妙的藻井,那毗卢大佛,那两侧殿壁的天龙八部,统统毁灭,没留下一丝痕迹,‘下次再去’,往哪里去?”
以上是作家刘心武,对于藻井的遗憾。
北京隆福寺曾是明代最优秀的官式建筑之一,今已不存。但隆福寺的三架藻井幸存下来,被陈列于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中,成了那里的镇馆之宝。
隆福寺正觉殿的藻井,除了具有超群的艺术价值,也被科学家瞩目。因为它的顶心明镜处,那片未经任何现代修饰的彩绘天空图案,俨然是一幅科学有据的古代天文图。这幅图用传统盖天画法画成,所据母本应当是一份不晚于唐代的古星图,因此极为珍贵。藻井与造像、壁画一样,越是精美,越是巨大,越能提升宗教的神性。隆福寺藻井,更加别有一份用心。
令人遗憾的是,这架藻井原有六层,但几番辗转迁移,变得支离破碎,修复专家李俊阁经过一点点比对、拼接,才修复了五层梁天云。尽管如此,残缺的藻井,整体气象仍撼动人心。

隆福寺正觉殿藻井
有人会问,何为“藻井”?古人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心力,在常人并不关注的头顶,开辟出另一片天地呢?
罗哲文先生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对藻井的定义:“藻井是天花向上凹进为穹窿状的东西,通常用在寺庙中神佛主像上方或者宫殿中帝王宝座的上方。”那些内心有信仰的人,把最美的花纹献给藻井,而那些高居权力登峰者,则要借助藻井施加威严。

紫禁城太和殿龙井
紫禁城太和殿龙井,堪称中国藻井中最华贵的一架。由于出现在皇帝听政之地的正上方,因此也是中国古典建筑中象征意义最强烈的藻井。它一方面极尽精巧与富丽堂皇,另一方面又注重与龙椅、金柱共同构筑出一个天子空间。
在紫禁城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被广为传说:1915年,袁世凯称帝,太和殿里的许多陈设被拆掉,包括原来的龙椅。这把龙椅本来放置在太和殿藻井的正下方,头顶与藻井盘卧的金龙正对,龙口衔着一枚宝珠。袁世凯用一把高背的西式大椅取而代之,而且有意无意地将这把椅子后撤几步。为何如此呢?据说,巨龙所衔宝珠叫轩辕镜,是正统皇帝的象征,镜下宝座无疑也是轩辕正统之位。袁世凯因为心虚,怕宝珠落下砸到他这个“窃位”皇帝,所以有意躲避藻井和龙珠。
传说虽不可信,但是故宫中的宝座布置,的确和藻井位置有关系。藻井一般都位于大殿的正中央,与宝座旁的六根蟠龙金柱共同围合出一个叫“中心间”的空间来,凸显“天下独尊”的意味。

千秋亭藻井
仰观紫禁城御花园里的千秋亭藻井,有着遥望苍穹般的神秘感。此亭和万春亭并称故宫亭子之最。它的等级很高,因为它不只是一个可以休憩赏景的小建筑,还曾负有供奉神佛的责任。修造这样一架藻井,自然也融入了皇家对敬天的独特表达。

智化寺万佛阁藻井
智化寺万佛阁藻井被誉为明代木雕极品,它拥有经典的斗八式造型,楠木构件绵密美观,每个细小空当都要精雕细琢。不幸的是,上世纪初这件国宝漂泊海外,流入了美国纳尔逊博物馆。如今寺内藻井的位置被贴了一张替代实物的照片,令人感伤。
雕刻繁复细致,极尽奢华的藻井最初并没有那么复杂的含义。先人在充满智慧地营造自己的穴居时,就“发明”了它。
原来,当时的人在地势高亢燥爽的黄土地带掘穴而居,穴顶开有通风采光口,类似于“天窗”,这有一个名字曰“室中”,藻井就由它脱胎而成。天窗,原本务实的一个设计,后来居然感染上了精神色彩。也许是因为它沟通着洞内与洞外,也许是因为它沟通着人与天,透露着星移斗转的讯息。
总之,当先人从地穴“乔迁”到地上屋,保留下了这种天窗,而且开始热烈地膜拜它。《礼记》中说“其礼中”,可见周代建造的礼制建筑,就用上了这种屋顶。那时的人祭拜“五祀”,即门、户、井、灶、室中,汉代的王充在《论衡·祭意》中说,门、户是人用来出入的,井、灶是人借以吃饭的,而室中是“人所托处”——人寄托自己的地方,所以都要祭祀。“人所托处”,多么高的评价。

龙门石窟伊阙洞藻井
龙门石窟伊阙洞的巨型藻井,用它壮阔的美丽“笼罩”着每一个观者。许多石窟藻井都佐以这种莲花纹饰,并有着双重含义。一方面莲花与佛教深有渊源,另一方面,也为了保留传统木建筑的藻井纹饰意义:用“莲花”这样的水生植物来喻“水”,为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保平安。
如果你在参观古建的时候,抬头仔细观察顶上的藻井,就会发现它的纹饰中大多含有菱、藕或其他一些水生植物的身影。东汉《风俗通义》记载:“井者,东井之象也;藻,水中之物。皆取以厌火灾也。”
到了宋朝,藻井的名称又有了一种新叫法——“覆海”。顾名思义,“覆海”,即翻覆过来的大海。古人藉此认为:在屋顶上置有浩浩淼淼的海水,现代极品仙人自然更是任何火也烧不起来的。
然而,实际效果恰好适得其反。由于层层叠加的藻井表面面积很大,与斗拱一样,正好是火灾发生时最危险的着火点之一。加上处于屋内最高处,下无遮挡,通风性能极好。“这几乎等于是‘架空的干柴’,而周围的墙壁、门、窗和屋顶上覆盖的陶瓦等围护材料,则恰好圈成一副‘炉膛’。”
难道藻井在古建筑中,除了好看和精神象征以外,就没有实际用途了嘛?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的一些地方,还有另外一类藻井,它们并非出现在宫殿、庙宇内,而是在一个更加特殊的场合——戏台。

民间戏台藻井
不要小看这些民间的藻井,在工艺上它们全都采用最精湛的手法,且集合上乘的美学构思、雕刻、彩绘于一处,以此渲染它至高华贵之态。建筑施工也有巧妙,有时为了节约时间,往往同时由两队工匠沿中轴线分头施工,这种施工当地称作“劈作做”,工艺一点不受影响,而且经过这样施工的藻井,更能起到扩音与拢音的作用。也不丢失中国古建筑的法则,承重和美化。
藻井在民间也叫鸡笼顶,似乎从名字上就规避了藻井高高在上的等级感。到底也没人解释过,以往只于重大建筑的藻井,为何会出现在戏台上?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戏台散布地方民间,本身就远离国家级的宫殿建筑,对礼制的讲求会弱化一些。更重要的是,戏台是造梦之地,人间有皇上,戏台上也有;人间有礼制尊卑,戏台上可以复制;人间有藻井,戏台上便也拿来;这人间一遭,本也无非是戏,无非是梦,戏台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再现之地。
◎本文转载自“中国国家地理”